航運業知名咨詢公司Sea 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Alan Murphy表示,由于第三季度的運力超出了“合理預期”,
以及“與全球宏觀經濟指標完全不一致”的水平,使得第三季度全球班輪準班率驟降至65%,同比下降了14.6個百分點。
Murphy解釋說:“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2020第二季度達到高峰,但班輪準班率并沒有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
當時,我們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即航運企業發現,在每條航線的船舶數量較少的情況下,更容易進行船期管理。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么一旦航運企業開始增加運力,準班率就會下降。”
在運費創歷史新高之際,托運人/貨主得到的服務質量卻是不斷下降,全球集裝箱船的準班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水平,這可能會加劇航運公司和客戶之間的緊張關系。
根據Sea-Intelligence的統計,漢堡南美是最可靠的班輪公司,第三季度的準班率為76.5%,而太平船務則是唯一一家準班率在50%以下的班輪公司,準班率僅為49%。
排名前15位的班輪公司,第三季度的準班率均同比下降,且降幅均達到兩位數。其中,漢堡南美的降幅最小,為12.4個百分點;
萬海航運的降幅最大,達到33.3個百分點。
分航線看,9月份,跨太平洋航線的準班率,已經下降到了50%以下,降幅最大。
其中,遠東-美國西海岸的準班率下降到46.7%,低于8月份的62.2%,更大幅低于6月份的86.7%。
遠東-美國東海岸的準班率下降到49%,比8月份下降了11.7個百分點,比6月份下降了38個百分點。
這主要由于美國從亞洲地區的進口量,出現創紀錄的增長,使得洛杉磯-長灘港發生嚴重擁堵,從而導致船舶延誤。
亞歐航線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亞洲至北歐航線的準班率,下降到69%,比8月份降低了10.4個百分點,遠遠低于6月份的91.6%。
亞洲至地中海航線的準班率,也從6月份的86.5%,下降到9月份的68.5%。而歐洲至亞洲航線,9月份的準班率為55.8%,低于8月份的70.8%。
預計第四季度,全球主要航線的運力仍將保持在高位,尤其是跨太平洋航線,因為市場需求仍在不斷增加。
同樣準班率情況也將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