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穆勒-馬士基集團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集裝箱需求預計將增長1-3%。
全球制造業信心持續疲弱,降低了2020年材料增長提速的可能性,不過在2019年底,市場信心略有改善,在穩定庫存的背景下,有望出現一些改善,這家航運巨頭表示。
除了全球經濟周期性放緩外,全球集裝箱需求面臨的巨大風險還來自美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全球經濟容易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的油價飆升的影響,而英國退歐談判的結果對英國和歐洲的集裝箱貿易構成了風險。
此外,最近冠狀病毒的升級增加了短期下行風險,而長期影響可能有限。
最后,美中貿易談判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2019年,主要是美國和中國之間、部分是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限制加強,自2018年以來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影響約6400億美元的貿易商品,相當于全球貿易商品價值的近4%。
這些貿易限制減少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并導致了貿易結構的轉變。迄今為止,美國進口商已將進口從中國轉向越南、韓國、泰國、印度、墨西哥和歐洲等其他國家。
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通過直接和間接渠道,如日益惡化的市場情緒和商業投資,使集裝箱貿易在2019年減少了0.5-1.0%。
盡管到2019年底,中美貿易限制有所緩解,但后續貿易談判的結果及其對貿易的影響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美國繼續威脅要對歐盟進口產品(例如汽車行業)征收更高的關稅。總體而言,預計到2020年,貿易戰對集裝箱吞吐量的負面影響將再次在0.5-1.0%之間。
2019年底,全球集裝箱運輸量為2320萬標準箱,比2018年底高出4.1%。
2019年交付量為105.9萬標準箱(148艘),年內平均分配。
交付的船只主要是10k TEU以上的船只。大約208k TEU在2019年被廢棄,可能反映了一些船舶部分的稀缺市場可用性,因為船舶被暫時從服務中移除,安裝燃料洗滌器,主要是在+10k TEU部分,為2020年1月國際海事組織2020規則做準備。
當這些船只重新部署服役時,其反向影響將增加有效供應,并增加供應過剩的風險,主要發生在2020年下半年。到2019年底,機隊的閑置總量為6.1% (1417 TEU)。
閑置的船隊在第二季度觸底,并在接下來的兩個季度開始增加,主要是因為船只被取消服務,進行洗滌器翻新。因此,2019年的有效產能增幅不足1%。
2019年訂購了784k TEU,對應的是年底訂單與車隊的比例為10%。
根據Alphaliner的數據,到2020年,全球集裝箱船隊的名義數量將增長3.5%。有效供給預計將增加1-3%(內部估計),符合全球長途運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