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的動蕩在很多方面給干散貨航運市場的基本面蒙上了陰影,但隨著2020年已經過去,我們可以更好地建立對2021年的總體預期。
總體而言,干散貨航運業的總運輸量從2019年的55.6億噸下降1.3%,至54.9億噸,但仍高于2018年的54.6億噸。中國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干散貨航運市場的主導地位,以噸位英里計算,中國的進口占市場份額不到50%。
公噸的整體下降,標志著不同干散貨商品之間的差異。在鐵礦石、煤炭和農業這三種主要大宗商品中,煤炭是唯一下降的;比去年下降了1.022億噸(下降了7.4%)。
“我們預計2021年將是干散貨行業在噸數和噸數英里方面創紀錄的一年,需求增長可能超過供應。然而,這不會解決長期困擾干散貨市場的產能過剩問題,這是一個障礙,不會僅僅因為新的一年開始或找到了疫苗就消失,”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Peter Sand表示。
另一方面,鐵礦石和農產品在2020年分別增長了3690萬噸(+2.3%)和3330萬噸(+4.9%),鞏固了鐵礦石作為最高干散貨數量的地位。從百分比來看,最大的增長來自建筑業,在2020年增長了8.1%,但由于絕對數量要低得多,這意味著額外增加了2960萬噸。
建筑類別中最大的商品是水泥,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增長了13.4%。中國占了2150萬噸增長的一半,因為該國的海運水泥進口增長了52.2%(1270萬噸)。
在規模的另一端,最大的百分比下降來自森林,下降8.9%,或3330萬噸。其中一半來自粗木材,減少了1490萬噸(下降17.4%)。在1490萬噸的損失中,有1060萬噸來自中國進口減少。
“就干散貨航運而言,今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上半年運量和利潤下降,隨后下半年出現復蘇,原因是中國與世界其它地區分離,推高噸位和噸位英里數需求,并將運費推高至盈利水平。”6月是一個轉折點,交易量達到年內最高水平,盈利大幅增長,尤其是好望角型船舶。
中國進口占市場的48.5%
從許多方面來看,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存在著分歧。從干散貨貿易的角度來看,中國去年增長強勁,出口量增加了9530萬噸(+5.2%)。除此之外,中國的鐵礦石和大豆進口分別增長了7.1%和12.0%。
然而,中國進口的強勁增長,仍不足以彌補世界其它地區進口的下降(以噸計算)。這里的需求下降了4.5%,達到1.677億噸,蓋過了中國的增長。
中國進口的增加意味著,到2020年,來自中國的噸英里需求占干散貨噸英里總需求的48.5%,高于2019年的44.7%。相比之下,按噸計算,中國的份額從2019年的32.8%上升到2020年的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