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訊:分析師報告稱,2022年是新建筑訂單的又一個強勁年份,盡管與預期的速度相比,2021有所放緩。隨著產量下降,新建筑訂單的價格仍然具有競爭力,特別是使韓國造船廠面臨財政壓力。然而,行業消息人士報告稱,隨著造船業前景保持樂觀,未來訂單價格已開始上漲。
根據研究公司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2022年的總訂單量略低于4200萬補償總噸(CGT)。這意味著與2021創紀錄的新訂單總體速度相比下降了22%。去年最強勁的增長來自集裝箱船行業,該行業在2022年放緩,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需求飆升至創紀錄水平。
韓國造船廠與中國造船業之間的競爭仍在繼續。克拉克森計算,2022年中國造船商收到了49%的訂單(2034萬CGT),這意味著他們連續第二年收到了最高數量的造船訂單。中國船廠能夠趕上韓國,韓國在今年早些時候引領了新造船步伐,并克服了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挑戰。
以現代韓國造船海洋工程公司(Korea Shipping Offshore&Offshore Engineering)、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y)和大宇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Daewoo Shipping&Marine Engineering)為首的韓國造船廠,以及中型造船廠的反彈,創下了其積壓量的紀錄,但今年的訂單總量約為1564萬CGT,位居第二。這相當于全球訂單的37%。在2020年開始落后之前,韓國造船廠在該行業領先了三年。
韓國人的一些延誤部分是因為他們的訂單已經排到2026年。分析人士指出,一些尋求更快交貨時間的航運公司已轉向中國船廠或中型船廠,這些船廠能夠提前交貨。
中國船企利用這一機會,為建造天然氣運輸船建立市場份額,這一領域歷來由韓國主導。克拉克森計算,2022年,主要為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訂購的噸位增加了130%。在訂購的1452萬CGT中,70%或超過1000萬CGT運往韓國造船廠。其中很大一部分與卡塔爾擴大產量和液化天然氣出口有關。
韓國造船廠繼續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幫助韓國報告其訂單量下降了11%,為全球新訂單總量下降的一半。然而,中國能夠將其在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市場的份額增長到2022年訂單量的約三分之一(440萬CGT,占30%)。這比2021僅7%的市場份額有所上升。對專注于高價值訂單的韓國人來說,這一市場的進軍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是最賺錢的船舶之一。據報道,今年秋天,新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價格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DSME報告稱,一艘液化天然氣船的訂單價值為2.52億美元,將于2026年交付。訂單價格約為2.3億美元,其中一些最大的訂單還有進一步的批量折扣。
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占韓國三大造船廠新造船訂單的大部分,約占2022年合同的三分之二。其次是集裝箱船,占總量的27%,即426萬CGT。韓國三家大型造船廠報告稱,沒有新的散貨船訂單。
相比之下,中國造船商報告說,他們三分之一的訂單是集裝箱船(676萬CGT,占總訂單的33%),其次是中國22%的訂單是液化天然氣運輸船,16%的訂單是散貨船。中國造船商為集裝箱船和油輪提供了相對較低的價格,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造船廠一直在積極尋求提高生產力,以維持這些領域的較低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