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米貿易正處于劇烈波動之中,洪水摧毀了中國北方的莊稼,而主要出口國實際上實施了出口禁令。
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以糧食安全擔憂為由,對所有品種的大米實施了出口禁令和出口稅,而鄰國緬甸——全球貿易追蹤(Global Trade Tracker)的全球第七大大米出口國——剛剛實施了為期45天的出口禁令,以控制不斷飆升的糧食價格。與此同時,由于擔心今年El Niño天氣現象帶來的極端天氣狀況,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國泰國政府最近敦促農民今年減少種植面積。在全球范圍內,最近幾天大米價格達到了12年來的最高點。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東北城市黑龍江今年也遇到大水,作物損失不小。中國的大米消費量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超過了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總和,這兩個國家在Statista編制的全球大米消費量排名中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
船舶經紀公司Banchero Costa的全球研究主管Ralph Leszczynski說:“我不確定哪里有替代供應。”
世界上最權威的大米信息來源之一SSRiceNews.com的聯合創始人V Subramaniam評論說:“印度更有可能把限制措施當作管理出口流動的閥門。”
Subramaniam今天在與Splash的談話中說:“我看到市場正在調整,盡管幅度很大,從與新冠病毒相關的供應注入到全球市場的某種正常化,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應對食品通脹,現在厄爾尼諾導致的供應擔憂,以及對食品出口原產地消費者的保護行動。”
根據SSRiceNews.com的數據,全球每年海運的大米略多于5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