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事組織(IMO)在最近一次污染預防和響應小組委員會會議后,就幾個環境問題達成了新的指導意見,其細節將于下個月提交給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批準。
小組委員會討論了塑料顆粒的海上安全運輸、減少在北極或北極附近作業的船舶黑碳排放的最佳做法、減少北極水域船舶使用和運輸重質燃料油作為燃料的風險、制定涉及石油或危險和有毒物質的泄漏或污染的當地應急計劃,以及最后控制氮氧化物排放。
議程上的第一項——塑料顆粒——三年前成為頭條新聞,當時X-Press珍珠號(X-Press Pearl)飼料船上發生火災,導致數百萬微小的塑料碎片被沖上斯里蘭卡海灘,成為該島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需要進行非常大規模的清理(如圖)。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其他塑料顆粒從損壞的集裝箱中被沖到海岸線上的案例也出現在新聞中。
小組委員會建議,塑料顆粒應采用高質量的包裝包裝,包裝應足夠堅固,能夠承受運輸過程中通常遇到的沖擊和負荷。包裝的構造和封閉應防止在正常運輸條件下,由于振動或加速度可能造成的任何內容物的損失。
運輸資料應清楚標明那些裝有塑料顆粒的貨運集裝箱。托運人應在貨物信息的基礎上附加一份特殊的配載請求,以便進行適當的配載。
裝有塑料顆粒的容器應妥善存放和固定,以盡量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危害,同時不損害船舶和船上人員的安全。具體而言,它們應在合理可行的情況下存放在甲板下,或存放在暴露甲板的舷內避風處。
小組委員會就可能修訂海事組織有關塑料顆粒船舶運輸的強制性文書進行了廣泛討論。這些討論將在今后的會議上繼續進行。
關于北極地區的黑碳排放,小組委員會討論了建立一個自愿的黑碳排放目標閾值,并就測量、監測和報告黑碳排放的指導方針草案達成一致
清潔北極聯盟首席顧問Sian Prior博士評論說:“盡管十多年前就確定了改用更清潔的燃料,但國際海事組織仍未能采取行動減少黑碳排放。”“一條清晰可信的道路已經確定——國際海事組織現在必須通過一項強制性規定,要求船只在北極及其附近作業時改用餾分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