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加入了越來越多的造船國家的行列,把目標對準了全球占主導地位的造船企業。
加拿大海洋工業和造船協會(CMIS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科林·庫克向渥太華發出了嚴厲的信息,要求賈斯汀·特魯多政府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關稅,此前美國和歐洲也發出了類似的呼吁。
加拿大最近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附加稅,CMISA希望看到中國制造的船舶也征收附加稅,庫克在一份新聞稿中稱,這構成了更大的“戰略和道德威脅”。
“中國造船業在軍民融合的原則下運作,即商業船舶出口得到補貼,以加強國家的軍事能力,”庫克堅持說。
CMISA呼吁對所有進口到加拿大的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100%的附加稅,并要求明確禁止任何政府實體收購或租賃中國制造的船舶。
庫克寫道:“政府必須采取這些措施來保護加拿大的工業,維護國家安全,并確保我們的經濟政策符合我們對人權和道德商業慣例的承諾。”
在邊境以南,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今年4月啟動了對中國造船業的調查,拜登政府回應了工會和兩黨呼吁,要求取締在中國建造的新船的定價政策。
一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在宣布對造船業進行調查時,對記者表示:“將美國自身的工業問題歸咎于中國,缺乏事實依據,違背經濟常識。”
據Veson高級內容分析師Rebecca Galanopoulos Jones稱,中國船廠繼續成為散貨船、油輪、集裝箱和天然氣新造船最受歡迎的選擇,今年上半年共收到441份訂單,約占全球新造船訂單的66%。
歐洲造船企業也舉行了一次集會,決心奪回業務,敦促政界人士加入進來。
今年早些時候,代表歐洲海事技術產業(包括造船廠和海事設備制造商)的歐洲海事技術協會(SEA Europe)與歐洲議會議員會面,呼吁歐洲決策者采取行動,制定一項全面的歐洲海事產業戰略。
SEA Europe的一份新聞稿稱:“由于30%至40%的巨大價格差異,加上有利的財務激勵措施,尤其是中國銀行提供的激勵措施,歐洲船東越來越多地選擇亞洲造船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