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韓進租賃的50萬個集裝箱中,仍有30-40%仍未被集裝箱租賃公司收回,而租賃公司也在等待這些集裝箱回流,他們因此擱置了新的集裝箱訂單,人們擔心集裝箱存量下跌會造成供應短缺。
如果未來幾個月亞洲集裝箱運輸需求有所增長,集裝箱供應減少會增加集裝箱短缺的風險。
集裝箱生產商Singamas的CEO Andy Chan表示,根據租賃公司的數據,其租賃給韓進的集裝箱仍有40%被全球的碼頭和倉庫扣押。
“一些租賃公司優先考慮拿回租賃給韓進的集裝箱,因此推遲了新集裝箱的購買,目前集裝箱的存量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Andy Chan說到
集裝箱租賃商Textainer的CEO Phil Brewer表示,他預計新集裝箱的訂單仍會很少,因為大家都專注于取回租賃給韓進的集裝箱。
由于2016年行業低迷,船公司和集裝箱租賃公司更傾向于修補他們的舊集裝箱,而不是訂購新的集裝箱。低迷的訂單使得香港上市的Singamas向投資者發出警告,預計2016年將虧損至少5,300萬美元。
根據Alphaliner的統計,在韓進破產時,大約有52萬個集裝箱被其租賃。債權人和碼頭扣押了韓進的船舶和集裝箱,要求必須付清其所欠款項后,才會放行。
集裝箱租賃公司一直在試圖取回這些集裝箱,集裝箱業主協會去年公布了一份清單,目的是讓發貨人和貨代更容易的歸還被韓進租賃的集裝箱。
租賃給韓進集裝箱的包括以下公司:Textainer,Beacon,Blue Sky Bridgehead,Spinnaker,Terminal Investment Limited,SeaCube,Seaco,Florens,Touax和CAI。
SeaCube亞太區副總裁Kendrick Ko沒有說他們有多少集裝箱被租賃給了韓進,但說:“我們正在努力回收租賃給韓進的集裝箱,目前進展不錯。”
Kendrick Ko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何時能完成回收,但他同意這將不利于集裝箱的供應。
國際集裝箱租賃巨頭Triton在一份盈利報告中表示,全球只有3%的集裝箱被租賃給了韓進,而他們預計其中的70%已在2016年底被回收。
Triton認為所有的集裝箱最終都會被回收,但剩余集裝箱的回收速度會更慢。該公司告訴投資者,韓進違約對Triton第三季度業績的負面財務影響為2970萬美元。
可能導致集裝箱暫時短缺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新的環境法規,這項法規要求集裝箱工廠使用水性涂料替代原有的溶劑型涂料。
Chan表示,“這項法規要求所有集裝箱工廠從4月1日起使用新的油漆。”Chan警告稱,一些工廠將不得不暫停生產線以改用水性涂料。
Brewer說,一些租賃公司可能會不愿意購買新的集裝箱,直到油漆質量符合新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