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建國方略》,孫中山先生構想了這樣的宏偉藍圖,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160萬公里的公路,開鑿并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3個世界級大港,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振興中華”。百年之后,中國人民創造出的許多成就,已經遠遠超出了孫中山先生的設想。
港口,作為重要的戰略支點和樞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中國正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參與全球分工。近五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占世界的比重,始終位居前兩位。作為全球貿易的主角,更加高效的港口和超越以往的港機裝備,正牽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上海,振華重工生產基地,世界上最大的港機制造基地。超過 100 臺顏色不一的港機,每一種顏色將被運往不同國家、不同港口。
全球最大的貨輪正沿著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航行,目的地,中國上海洋山港。這艘裝載著1.9萬個集裝箱、相當于20層樓房高度的巨輪,僅僅是洋山港每天要迎送的十余艘遠洋貨輪之一。
洋山港四期正在建設,它將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碼頭裝卸現場,只見吊車和自動導引運輸車忙碌,卻空無一人。未來,這里的生產控制只需要9個人。
碼頭和堆場就像一個巨大的“棋盤”。這些自動導引運輸車,會根據地下埋藏的61199根磁釘,感知自己的位置。未來會有130輛這樣的自動導引運輸車同時工作,它們要根據實時裝載需要和路況,選擇最經濟的路線。
未來,洋山港所在的上海港,年吞吐量將突破4000萬標準箱,這將是美國所有港口吞吐量的總和。
事實上,中國港口在全球的崛起已經遠超過孫中山先生的預料。
在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國港口已經包攬七席。寧波舟山港,2016年刷新吞吐量紀錄,成為全球第一個九億噸大港;內河第一大港蘇州港,江海河聯運讓這里的內河吞吐量增速位列全球之首;海岸線的南端,廣州、深圳與香港三個國際深水良港緊緊相連,為珠三角數以百萬計的工廠助力;天津港擁有著有全球航道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第一大港;秦皇島港,這里有全球最大的煤炭碼頭;青島港擁有全球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擁有泊位水深-27米的45萬噸級原油碼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