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國航一架A330客機在首都機場T3停機位“冒煙”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關注,雖然機場和航司都發了聲明,但是事件經過如何?什么原因引起的火災?客機被燒毀的程度?都讓網友疑惑不已。
28日晚間,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公布了國航A330客機在首都機場地面貨艙起火事件的初步調查報告,部分解答了網友的疑惑。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8月27日,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A183 航班計劃起飛時間17:10,結載旅客167人。
在16:48時完成147人登機后,乘務組聽到L2 艙門區域地板下異響,并聞到有刺激性氣味,看到艙門和廊橋銜接處有白色煙霧,立即報告機組,同時駕駛艙出現ECAM告警信息“SMOKE/FWD CARGO SMOKE”,機組執行ECAM動作,釋放貨艙滅火瓶并宣布MAYDAY,機組人員組織旅客快速離機,確認客艙無旅客后,乘務組和副駕駛撤離,機長最后離機。
機場消防部門于16:54 到達飛機前貨艙位置開艙并采取噴水滅火,至17:45 濃煙得到控制。此次事件導致飛機前貨艙和前客艙多處嚴重燒傷,飛機機頭頂部隔框穿透性燒蝕。飛機損傷情況及事件原因正在調查中。
隨后,民航局公布了貨艙內貨物清單,其中在前下貨艙里,共有車載充氣泵、塑料盒、收納袋(100%滌綸)、標準定焦頭、熱靴閃光燈560IV、熱靴閃光燈560III、玩具、便簽紙、裝飾花、女士連衣裙、塑料家具制品、泵用零件、吸入喇叭管、導流殼、葉輪等91件物品。財經網了解到,前貨艙內并無旅客行李。
民航局表示,將立刻成立不安全事件調查工作組與民航局調查組對接。并要求國航將CVR、QAR、FDR 等相關數據送航科院譯碼,封存相關資料。民航局將對機場監控視頻,艙單和貨單、飛行記錄本、工作單卡、飛行手冊和公司運行手冊符合性等進行深入分析。完成調查后盡快形成最終調查報告上報民航局。
此前,有業內人士推測,貨艙起火冒煙有可能是由于鋰電池受擠壓發生反應,并在密閉的貨艙中與其他物品繼續發生連鎖反應造成的。一直以來,鋰電池都是航司規定中禁止托運的物品。而在此次公布的貨物清單中,車載充氣泵和熱靴閃光燈兩件物品成為了網友懷疑的對象,不過隨后有多名攝影師表明,熱靴閃光燈內大多使用的是干電池,鋰電池電壓太高,并不適合熱靴閃光燈。也有部分網友表示車載充氣泵內有可能含有鋰電池。不過,這都只是網友猜測,最終的調查結果仍需等待民航局最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