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已經倒下,裁員和破產開始伴隨著疫情的擴散同步蔓延開來。在航空業之中,廉價航空公司的處境更加危險,當航班停飛的范圍越來越大,走性價比的廉價航空越發撐不住了。
開源節流是第一舉措,從歐洲到北美,從英國的弗萊比航空到加拿大的西捷航空,裁員和破產的自救之法比比皆是。
廉價航空的裁員隊伍里又多了一員。3月25日,加拿大西捷航空公司于其官網發布公告稱,將裁員6900人,其中約90%是自愿離開。
根據西捷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EdSims的說法,從上個星期開始,公司開始呼吁員工自動離職或提前退休。資料顯示,創立于1996年的西捷航空是僅次于加拿大航空的加拿大第二大航空公司,目前有1.4萬名員工。
“公司業務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立即采取了削減成本的措施,”西捷航空的聲明顯示,措施包括不再招聘、停止所有不必要的旅行和培訓;還有調整薪水,該航空公司的執行團隊削減了50%的工資,副總裁和董事削減了25%的工資;同時暫停超過75%的基本建設項目,并要求供應商減少或延遲付款。就估算的損失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西捷航空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具體回復。
同為加拿大的航空公司,越洋航空公司也經歷了和西捷航空類似的命運。當地時間23日,越洋航空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業務量劇烈下降影響,將臨時裁員3600人,這個數字約占該公司員工總數的70%。
目前,加拿大的疫情正處于擴散之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3月24日19時,加拿大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到2792例,死亡病例為27例。
據加拿大公共衛生局報告顯示,加拿大所有新冠肺炎病例中有44%是社區傳播的結果。加拿大首席公共衛生官指出,許多病例發生在老年護理中心。
此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已經宣布了多項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措施,其中就包括從18日起限制人員進入加拿大。
在諸多限制措施之下,航班停飛成了常態。事實上,在全部裁員之前,西捷航空已經宣布了一輪大范圍的停飛決定。
當地時間3月23日,西捷航空就表示,受疫情影響,將停飛3月23日至4月22日之間75%的航線,包括所有國際航線;對于加拿大境內的航班,提供的數量減少一半左右,但仍會保證加拿大境內38個地區的重要航線。
值得注意的是,西捷航空是典型的廉價航空公司。資料顯示,廉價航空也稱為低成本航空,一般指的是通過取消一些傳統航空乘客服務,將營運成本控制得比一般航空公司較低,從而可以長期大量提供便宜票價的航空公司。
在疫情的猛烈沖擊之下,西捷航空停飛、裁員的命運并非個例。此前,澳洲航空及旗下捷星航空就宣布,其2/3的員工將從3月末到至少5月末暫時離開工作崗位,約2萬人面臨著短期失業的困境。
幾乎所有的廉價航空公司都遇到了類似的難關,除了裁員之外,自救的方式還有降薪。公開報道顯示,韓國釜山航空公司決定,鑒于向投資者負責人的態度,包括CEO、總經理在內的所有高管將全部提交辭呈,并退還此前領取的年薪的30%;此外,針對中層干部將扣除10%的工資,針對全部基層員工也將實施輪流無薪休假,以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比降薪裁員更嚴峻的是走向破產。3月早些時候,英國航空公司Flybe宣布,已進入破產接管程序。Flybe航空公司是英國一家主要經營國內航班的低成本支線航空公司,成立于1979年。
今年1月,英國政府和Flybe的大股東維珍航空曾經嘗試挽救該公司,但由于未能獲得政府的財務援助,再加上近日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帶擴散導致的客流急劇下降,使得Flybe航空公司最終走向了破產。
從Flybe到西捷航空,停飛讓多家航空公司陷入了經濟困境之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60家航空公司宣布,采取不同程度的停飛措施,近1/3停飛了所有航班。在此背景下,不僅僅是廉價航空公司,所有公司損失巨大。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使全球航空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今年可能損失2520億美元營收,相當于2019年營收總額的44%。“我們處于緊急情況,我們需要現金,而且需要快速和大規模的行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干事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坦言。
自救之外,還有向外求助于政府。此前美國,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捷藍航空等眾多航空公司CEO聯名致信美國國會,呼吁當局盡快通過對航空業的援助方案。
在25日通過的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方案中,就包括未美國航空業提供額外的25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以及為航空貨運物流行業提供額外的40億美元的援救資金。
西捷航空所在的加拿大,也已經出臺了一些經濟刺激措施。當地時間24日,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休會的加拿大國會臨時復會,討論一項緊急資助計劃,有望在此前820億加元資助計劃的基礎上繼續追加投入。不過,是否有針對航空業的補助,還未有明確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