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印度西部富饒的薩塔拉地區,農民們正在給他們的牛吃一種非正統的食物:一些人用卷心萵苣喂水牛。其他人用草莓喂牛。
這并不好笑。這是因為受疫情封鎖影響,農民們無法將他們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所以只好把莊稼喂給動物吃,或者讓它們腐爛。這也表明印度鎖國對農業和食品供應鏈造成嚴重破壞,并引發人們對更大范圍的短缺和價格上漲的擔憂。
在全球范圍內,數以百萬計的勞動者無法到田里收割和種植。卡車司機太少,無法保證貨物的運輸。由于飛機停飛,新鮮農產品的空運運力大幅下降。此外,由于來自中國的航次減少,可供運輸的食品集裝箱也出現短缺。
佛羅里達州缺少墨西哥移民勞工,這意味著西瓜和藍莓種植者面臨作物腐爛的前景。歐洲也出現了類似的勞動力短缺,這意味著蔬菜農場失去了種植的機會。
這些現象表明冠狀病毒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巨大。甚至顛覆了最重要的商業和消費市場。迄今為止,對大米和小麥等主糧供應的干擾有限,但是播種和后勤問題已經日益嚴重。
印度農民Anil Salunkhe將他的草莓喂給奶牛,因為當地人通常會吃掉他們的草莓,而曾經在附近的孟買大都會的街道上工作過的水果販子也沒有了。
“由于封鎖,沒有人愿意購買草莓,”薩隆克在向薩塔拉地區達魯瓦迪村的一頭母牛喂草莓時表示。
他甚至不能把草莓送人:他說,由于有了封鎖令,很少有村民在他免費提供草莓時冒險離開家。
在附近的Bhuinj村,Prabhakar Bhosale給水牛喂萵苣,讓村民們為自己的牛多吃些。通常買生菜的旅館和餐館都關門了。
滯留民工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高級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說,在人口眾多的窮國,種植和收獲中斷的潛在影響最為嚴重。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大部分人口從事農業,是最容易受到破壞的國家之一。
3月25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僅提前幾個小時發出通知,就實施了為期21天的禁閉令,使該國1.2億農民工中的許多人難以回家,也沒有錢支付房租、食品或交通費。
該國北部的糧食碗依賴東部地區的勞動力,但由于封鎖,工人們已經離開了農場。
“誰來裝滿糧袋,把糧食運到市場,運到磨坊去呢?”旁遮普最大的谷物市場Khanna的商人Jadish Lal問道。
一個地方的供應問題很快就會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顯現出來。協助貨物通關的Orbit Brokers總裁卡塞利諾(Clay Castelino)說,在加拿大,由于航空貨運空間的縮小,過去兩周內洋蔥、秋葵和茄子等印度特產蔬菜的進口減少了80%。
卡斯特利諾認為,食物數量的急劇下降意味著食物只是被浪費了:“對于易腐爛的食物來說,一旦消失,它就消失了,”他說。
歐洲缺少工人
西班牙缺少來自摩洛哥等正在封鎖國家的移民工人。
西班牙種植者協會Onubafruit的經理Francisco Sanchez說:“藍莓季節將在15天左右達到頂峰,直到5月中旬為止。” “那么我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在意大利,未來兩個月將需要約200,000名季節性工人。意大利食品協會聯合會負責人伊萬諾·瓦孔迪奧說,政府可能不得不要求領取國家補助的人們采摘水果和蔬菜。
在法國,農業部長迪迪埃·紀堯姆(Didier Guillaume)發出集會號召,稱他為法國新下崗工人的“影子軍”,以取代農場上平常的農民工。
法國最大的農業工會FNSEA的負責人克里斯蒂安·蘭伯特(Christiane Lambert)表示:“如果沒有電話通知,生產將留在田間,整個行業將受到損害。”
在世界最大的大豆,咖啡和糖出口國巴西,農業游說協會(CNA)說,該行業面臨一系列問題,包括雇用卡車司機拖運農作物的挑戰以及農業設備零配件的短缺。
在世界上最大的豆粕出口國阿根廷,由于政府加大了對進港貨船的檢查,出口已被推遲。
陸、海、空運輸
除了卡車運輸問題外,航空運輸的急劇下降也大大削減了新鮮農產品的長途運輸能力。
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水果進口商HLB specialty LLC的首席執行長奧坎波(Andres Ocampo)依靠商業航班將番木瓜和其他農產品從巴西運來。現在,他從墨西哥和危地馬拉購買了更多的貨物,這些地方的貨物仍然可以用卡車運輸。
奧坎波說,公司從巴西的進口額下降了80%。
“在歐洲,情況更糟,因為他們沒有類似墨西哥的木瓜來源,”他說。
美國和加拿大的出口商正在努力解決供應貨物的冷藏集裝箱短缺的問題。由于封鎖導致需求減少,從中國駛往西海岸的集裝箱船減少了四分之一。
美國國際乳制品食品協會(International Dairy Foods Association)主席戴克斯(Michael Dykes)說,現在很難拿到這些容器的貿易集團。“如果一家公司需要5個集裝箱,他們會發現自己能搞到一個。”
港口擁堵正在減緩向中國等目的地運送豬肉和牛肉的速度,因為工人們被告知要呆在家里。這加劇了中國蛋白質供應的短缺。過去一年半,非洲豬瘟的爆發導致全球四分之一的生豬退出市場。
另一種危機
目前出現的供應鏈中斷與2007-2008年和2010-2012年的糧食危機大不相同。當時,糧食生產國的干旱導致糧食短缺,導致價格上漲,多個國家出現動蕩和騷亂。這些價格上漲的部分原因是國家囤積大米和其他主食。
現在,由于美國、巴西和黑海地區的農民種植了更多糧食并提高了產量,主要糧食供應相對充足,全球糧價多年來一直處于低位。
盡管有跡象表明,由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日益加劇,伊拉克和埃及等糧食進口大國正在增加糧食購買量,但其它國家也在增加糧食出口。例如,泰國是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它正利用大米價格上漲的機會,增加庫存大米的出口。
然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由于勞動力短缺和物流問題已經停止了大米出口。第三大出口國越南也限制了出口。
非洲國家是最容易受到主食供應中斷影響的國家之一。在非洲,許多人把收入的一半以上花在食品上。
非洲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米消費國,占全球大米進口的35%,小麥進口的30%。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是全球第三大大米消費地區,但由于政府預算吃緊和庫存有限,相對于需求而言,該地區的糧食庫存是所有地區中最少的。
雖然早些時候的糧食危機涉及供應沖擊,但今天的問題是如何為需要的人提供充足的供應——其中許多人突然失去了收入。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動物,”糧農組織的阿巴斯安說。“你沒有勞動力,你沒有運輸食物的卡車,你沒有錢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