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里報告稱,2020年第二季度世界集裝箱港口吞吐量的同比下降幅度小于預期的8%,顛覆了預期。
早在6月份的預測中,港口吞吐量會下降16%,盡管不會完全恢復,但2020年上半年的港口吞吐量已經足夠好,德魯里因此修正了其年度全球預測。
現在,海事分析師將全球年度預測從6月份的-7.3%更新為-3.3%。
德魯里的悲觀看法來自2009年的經驗,當時全球經濟下滑1%,就會導致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收縮近10%。
然而,在當前的危機中,這種指數乘數效應并沒有重復。
與以往的危機相比,海運公司對運力的控制更加嚴格,能夠確保很高的載客率、很高的費率和較低的成本。
一些航運公司表示,他們在COVID-19危機中“吸取了教訓”,在需求波動時期如何管理業務,這可能對航空公司的恢復能力和盈利能力產生長期影響。
德魯里估計,該行業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約為35億美元,利潤率為7.7%,這是多年來最好的季度表現。
該公司估計,鑒于第三季度即期匯率迅速上漲,第三季度將為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設定更高的水平。
因此,在第三季度大幅上調即期利率后,德魯里已將其對全行業2020年運營利潤的預測上調至110億美元,高于6月份的92億美元預測,這將是該行業自2010年以來利潤最高的一年。
包括德魯里在內的許多分析人士錯誤地認為,由于擔心長期就業保障,人們會降低并限制非必需品的購買。
德魯里指出,這種假設“忽視了人類在面對逆境時的足智多謀,或許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忽視了電子商務尚未開發的潛力”。
由于第二季度停航或暫停服務導致更多的轉運,航空公司的運力管理計劃也產生了一些額外的流量。
在第二波交易中,由于補充庫存和快速運送部分訂單,不僅東西貿易量大幅增加,南北走廊的貿易量也有所增加。
然而,由于病毒在全球部分地區的傳播滯后,預計集裝箱處理量在7月至9月間仍將小幅下降。
不過,德魯里預計該公司將在今年最后三個月達到盈虧平衡點。
該病毒仍然是一種風險,第二波疫情有可能破壞脆弱的經濟復蘇,從而對全球港口處理產生影響。
盡管許多國家支持計劃已延長至冬季,但一旦政府開始取消這些計劃,失業率可能大幅上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減少將抑制消費者購買。
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前裝是通過倉庫進行的,倉庫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可能會掩蓋貨物的真空。
德魯里指出,當大流行造成的這些特殊情況消退、更傳統的供需動態恢復時,航空公司的紀律將面臨真正的考驗。
它希望商業紀律能維持下去,但也指出,如果決心動搖,一個或多個球員打破常規,降低費率,這將帶來一些風險。
此外,中國交通運輸部(Ministry of Transport)和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US Federal Maritime Commission)已對該行業進行了密切關注,因為該行業在疫情期間公布了巨額利潤。
因此,一些航空公司立即撤回了跨太平洋的GRIs,并恢復了原定10月份的空艙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