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全球貨代市場經歷了迄今最具挑戰性的一年,同比收縮9%。然而,據行業分析機構運輸情報(Ti)稱,預計未來幾年該行業將出現反彈。
鑒于新冠肺炎疫苗的前景看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其2021年的展望,預測全球貿易將在明年達到covid前的水平。
盡管今年服務業支出受到嚴重打擊,但消費者需求依然強勁——與2009年的上次全球衰退不同。國家支持計劃限制了失業率的上升,使消費者支出保持了相當穩定的水平。透明國際認為,潛在的GDP和貿易增長動態預示著貨運代理行業的快速復蘇。
“2010-2019年,貿易增速是GDP增速的1.1倍。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這個倍數更高,但全球化趨勢已經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1年至2024年期間,受2021年貿易強勁復蘇的提振,這一乘數將達到1.2。
運力緊張已經成為2020年空運和海運貨代市場的一個特征。集裝箱航運聯盟能夠在大流行期間合作并削減運力,使運價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一趨勢,盡管可能不會達到同樣的程度,但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持續下去,促使一些貨主考慮其他運輸方式,如鐵路或海運,”Ti補充道。
由于大量客機停飛,飛機的貨艙容量仍然不足。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可用貨運噸數公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2%。運力不足已促使貨主轉向其他模式選擇,并可能限制航空貨運量反彈的能力。
透明國際表示,在過去十年中,空運市場兩次受到庫存補充周期的提振。其特點是,在全球經濟和貿易快速增長的時候,新出口訂單的增長會迅速提速。
然而,考慮到運力的限制,航空貨運明年不太可能出現如此大幅的增長。在今年4月和5月全球經濟跌至最低點后,一些重新進貨的活動確實發生了,但海運和集成商(通過他們自己的國際航空網絡)的數量增長最為迅猛。
德州儀器預計,海運和空運貨代明年將受到工業和汽車行業的強勁提振,醫療保健和制藥行業也將持續增長。例如,摩根大通10月份的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達到了29個月來的最高點53.0。
到2020年上半年,汽車銷量下降了約25-30%,但預計全年銷量將反彈至17%左右。這表明,2021年中國工業將出現反彈,增長路徑已經確定。
隨著一些疫苗有望推出,空運的數量可能會增加。今年9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計,向78億人提供一劑藥,將使8000架B747貨機滿載物。Ti表示,盡管其他模式,如公路和鐵路可能會在區域范圍內使用,但充足的空運能力對于全球推廣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的數量在限制措施的推動下,今年已經加速增長,這將為未來幾年提供強勁的增長渠道。零售業和時裝業是垂直市場的領頭羊,它們在2020年前8個月的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44%和27%。由于這些行業表現良好,貨運量看來將在中期內復蘇。
最后,Ti預測,空運貨代市場在2020-2024年期間將以5.6%的復合年增長率(GAGR)增長,而海運貨代市場同期的復合年增長率將為5.2%。航空貨運市場的增長基礎較低,此前有預測顯示,該市場將在2020年收縮13%。它的復蘇在一定程度上還將取決于航空客運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