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干散貨船東正密切關注來自北京的海關統計數據,以了解中國從何處采購煤炭以替代被禁的澳大利亞產品——這一選擇將對該行業的整體噸英里狀況產生巨大影響。
近幾個月來,澳大利亞呼吁國際社會調查Covid-19流感的起源,導致習近平政府禁止了包括煤炭在內的一系列澳大利亞產品,堪培拉與北京之間的關系惡化。
到2021年初,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的態度還沒有解凍的跡象。
“中國并沒有就此退縮。2021年,澳大利亞的動力煤將很少流向中國。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Peter Sand評論道。
桑德說,為了航運,他祈禱中國轉向哥倫比亞和加拿大,而不是蒙古和俄羅斯來滿足煤炭需求。
從俄羅斯到中國的煤炭運輸距離約1000海里,距離印度尼西亞2000英里,澳大利亞4000英里,哥倫比亞9000英里,加拿大11000英里。
對于干散貨擁有者來說,最令人擔憂的是從蒙古到中國的陸路出口不斷增長——2020年期間,出口量激增(見下表)。
Braemar ACM的最新數據顯示,有23艘Cape和52艘panamaxes裝載著澳大利亞煤炭滯留在中國港口外,無法卸貨,到目前為止,平均等待時間超過90天。
這項禁令已經改變了貿易流動。在中國等待的一些貨物已經轉移到越南和韓國等周邊國家,而印度在澳大利亞出口中所占的份額在過去幾個月有所增長。
班切羅科斯塔(bancherocosta)研究主管拉爾夫?萊茲欽斯基(ralphleszczynski)表示,干散貨船東應該著眼于更大的煤炭前景,而不是當前的澳中爭端。
萊斯茨欽斯基說:“事實是,2020年對全球煤炭貿易來說,都是可怕的一年。”。
2020年全球海運煤炭貿易同比下降12.7%。
盡管如此,國際能源署(IEA)還是上調了對煤炭需求的預測。
該機構以亞洲經濟復蘇速度快于預期為由,將此前預測的2020年經濟增速7%修正為5%,并預測2021年經濟增速為2.6%。
國際能源署估計,到2020年,煤炭貿易量減少了10%,即1.5億噸,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降幅。動力煤產量下降10%,焦煤產量下降12%。
美國準將研究咨詢公司(commodoreresearch&Consultancy)董事總經理杰弗里?蘭德斯伯格(jeffreylandsberg)仍然看好中國煤炭進口數據。
近幾周來,Commodore一直在強調中國供熱發電量的激增是如何持續的。最近值得注意的是,9個獨立的電網本周的電力負荷都創下新高。這包括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陜西、寧夏、吉林、新疆和北京的電網。
“展望未來,我們仍然看好中國的煤炭進口前景,”Landsberg告訴Splash。
這位干散貨分析師表示,中國電力負荷在冬季創紀錄的情況并不常見,這一點意義重大。相反,記錄通常只在夏天才會被刷新。
“目前中國創紀錄的電力生產水平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是不典型的,對干散貨市場非常有利。隨著澳大利亞禁令的實施,中國目前從印尼的進口量一直在上升,”蘭茨伯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