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更加嚴格的環境法規,訂單大量涌入韓國造船商,他們今年可謂中了頭彩。
航運公司正在為要求環保船舶的船用燃料法規做準備。韓國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成功交付的歷史記錄,這使他們相對于能夠在價格上競爭的中國競爭對手具有優勢。
今年1月至3月,韓國三大造船商達成了總價值118億美元的合同。這比去年同期的21億美元大幅增長,當時全球貿易正受到冠狀病毒的干擾。
根據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今年1月和2月,韓國造船商獲得了全球52%的船舶訂單(按船舶數量計算)。中國以40%的支持率位居第二,日本以7%的支持率位居第三。
領頭的是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上周,該公司宣布贏得了一筆巨額交易,將在2025年前交付20艘集裝箱船,重量為15000 TEU。這筆交易價值2.8萬億韓元(25億美元)。
來自韓國、中國和日本的造船商從巴拿馬的一個托運人手中競標該合同,由于合同條款,該托運人的名字未被披露。許多人認為,20艘船的訂單將被幾家公司瓜分。三星稱,這是造船業歷史上最大的單筆合同。
有了這份訂單,該公司在今年3月前完成了65%的銷售目標,總共獲得了5.1萬億韓元的訂單。
三星在一份聲明中稱,"隨著海運貨物反彈和運費上漲等市場復蘇跡象,我們仍在繼續錄得主要是集裝箱船和油輪的訂單。"
其他韓國公司的表現也不錯。韓國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是現代重工和現代Mipo造船廠的母公司,該公司已經完成了今年33.5%的訂單目標,迄今為止價值50億美元。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簽署了價值18億美元的合同,相當于其2021年目標的23%。
這些訂單將在2022年底左右為造船商帶來利潤,因為造船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完工。這是公司收到合同中寫明的全部價格。
分析人士說,今年的書都是關于增加的全球貿易和更強有力的環境法規。
去年,當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時,全球貿易在上半年暴跌至低點。但隨著貿易在下半年緩慢恢復,運費開始回升,船運公司下船訂單的需求也開始回升。
今年大型集裝箱船的流行是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的一個證據。根據Clarksons的數據,2021年1月和2月訂購的集裝箱船數量同比增長了13倍以上,達到150萬補償總噸位(CGT)。
大信證券(Daishin Securities)分析師Lee Dong-heon在3月29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由于去年的疫情,經濟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航運公司的首要任務是獲得盡可能多的現金,并推遲訂單。"
“在這一點上,他們更確定經濟復蘇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到來。另一方面,船舶價格還沒有完全反彈,所以他們可能認為沒有必要再推遲訂單。”
一艘船越大,就越難制造,而技術是韓國造船商的強項之一。2018年,日本今沖造船公司建造的一艘集裝箱船“Ever Given”堵塞了蘇伊士運河近一周。這艘裝載2萬多標準箱的巨型船只星期一終于從運河中被釋放,但是對事故原因的調查才剛剛開始。一些國內分析師說,這一事件可能會給日本最大的造船商日本晉行留下不好的記錄,尤其是在一個單次購買決定就涉及數十億美元和多年貸款的行業。
梅里茨證券(Meritz Securities)的分析師Kim Hyun在3月29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調查可能會讓人們對這家造船廠的技術產生懷疑。”
“中國已經發生了多起其大型集裝箱船舶造成問題的案例,因此(在最近的投標中)中國造船企業很可能無法進入最后一輪候選企業。
隨著市場復蘇,船運公司對集裝箱船的重視似乎正從價格轉向技術,這提振了韓國企業的競爭力。”
推動環保
對更環保航運的需求是韓國造船商今年大量訂單的一個主要因素。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sation)規定,自去年以來,船用燃料的最高硫含量上限為3.5%,此后兩年,該行業的環保法規預計將變得更加嚴格,尤其是在歐洲。
在DSME今年贏得訂單的19艘船中,有15艘是雙燃料船,這意味著它們使用的是原油——海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以及液化天然氣(LNG)或液化石油氣(LPG)等氣體源,這些氣體源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今年,三星已經簽署了建造14艘lng船的協議。
使用液化天然氣的船舶必須能夠為燃料保持一個高壓和低溫的環境。這需要一定程度的技術復雜性,韓國公司已經通過建造和交付液化天然氣船證明了這一點。例如,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是首家在2018年交付液化天然氣燃料油輪的造船商。
正是這些記錄使得大宇、現代和三星都贏得了向國有的卡塔爾石油公司提供100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合同,合同為期7年,價值23.6萬億韓元。卡塔爾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韓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 of Korea)高級研究員Yang Jong-seo表示,對生態友好型船舶的需求將是一個長期趨勢,對韓國國內企業也是一個積極的趨勢。
“去年,船運公司都在觀望,看事態如何發展,”他說。“但今年,他們無處可去。從2023年開始,可能會受到影響的法規之一是,如果船舶不使用環保燃料,就會被迫減速。如果他們現在不用新船取代過時的船,到2023年,航運公司將無法正常運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