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2020年3月,當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開始接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時,華航迅速制定了一項維持運營的計劃。
這家航空公司意識到,它可以利用自己在貨運市場的優勢,因此決定“利用”所有18架波音747-400貨機的“貨運能力”,以“奪取市場份額”,并在燃油價格不斷下跌的情況下保持盈利。
其結果是:在客運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三個月里,該公司近90%的收入來自貨運。
此后,該公司將重心加倍放在貨運上,以在客運量低迷的情況下維持運營,并繼續維持全年利潤。事實上,面對一個被冠狀病毒顛覆的行業,它是該地區少數幾個全年保持盈利的攜帶者之一。
中華航空報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營業利潤為21.8億新臺幣(7630萬美元),同比下降18%。
客運收入同比下降77%,貨運收入增長87%,導致全年累計收入1150億新臺幣。
在公布財務業績幾天后,這家航空公司立刻向人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貨運對其今年業績的好轉至關重要。
華航董事長Su-Chien Hsieh表示:“得益于優先貨運、優先客運的戰略,華航得以保持盈利,并實現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在接受《航空貨運新聞》姊妹網站FlightGlobal的電子郵件采訪時,該航空公司負責企業溝通的副總裁Marian Lu將該航空公司的成功部分歸功于其貨運機隊的“適當規劃和配置”。
“大流行開始時,中國航空公司采用的策略重點貨運業務,并開始逐步調整飛行時間表靈活利用在每個地區不同的保存配置,促進定制包機,以及擴大高優先級的業務、電子商務、郵資和溫控產品,”她說。
此外,該公司還迅速采取行動,利用船艙內的貨物進行運輸。
自2020年4月以來,該航空公司每月使用客機執行超過1000次貨運航班。
貨運將繼續是今年的重點領域,航空公司希望挖掘市場上被壓抑的需求。
陸對FlightGlobal表示:“歐洲和北美港口的擁堵導致許多緊急訂單轉向空運。到2021年,貨運仍將受益于市場貨艙短缺。”
這家航空公司已經開始重新增加其歐洲貨運網絡的運力,甚至在短期內增加運力。
北美貨運航班也在進行“優化”,目標是增加更多的載客量。在亞太地區,華航也在研究開通定期飛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貨運航班的可行性。
尋找替代收入來源
盡管至少在未來一年貨運前景依然光明,但華航指出,由于全球旅行限制,乘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仍處于低迷狀態。盧勇表示,2020年第二季度,該運營商僅運送了流感大流行前的4%至6%的客運量。
在可預見的未來,她重申了對全行業的預測,即到2024年,客運量才會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為此,天合聯盟運營商積極尋找其他收入來源,同時密切關注其成本控制措施,以保持流動性和穩定性。
“華航正在積極尋求包機機會,如回國留學生、重新開業、國民撤離等。我們還開展了公務機/客艙包租和微型旅行,以產生更多收入。”
該航空公司已經運營了一系列飛往任何地方的航班,這既是為了滿足被壓抑的旅行需求,也是為了保持客運收入的流動。
最近,作為其波音747-400客機的告別服務的一部分,該公司運營了一個飛往富士山的不飛往任何地方的航班。
陸慷表示:“包機服務已成為后covid -19時代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該航空公司還跟隨該地區其他航空公司的腳步,加大了電子商務銷售的投入。
該航空公司表示,它已經擴展了其電子商務平臺eMall,并開發了更多的品牌商品,以“利用零售和居家經濟的機會”。其結果是,其電子商務銷售額在2020年增長了5倍。
這是該航空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得不進行的一場“創新轉型”,也是幫助該公司維持運營的一場轉型。
陸對FlightGlobal說:“我們應該采用一種更加多樣化的商業模式來提升……附加值,增加服務種類來擴大收入來源。”
她補充說:“中華航空將繼續強調臺灣獨特的形象和友好的交通服務,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公民。”未來,我們的客運業務將繼續關注市場發展,并與政府的外交政策合作,在適當的時候恢復關鍵市場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