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通論壇(ITF)預測,到2050年,全球交通活動將增加一倍以上,交通排放將比2015年增加16%——即使現有的交通脫碳承諾得到全面實施。
根據ITF 2021年交通展望,目前任何預期的減排都將被增長的交通需求所抵消。然而,該報告預計,在正確的政策下,2015-50年期間,交通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減少近70%。
為了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的目標,有必要:
• 現在就實施雄心勃勃的低碳政策;
• 加強這種流行病造成的積極行為變化
• 經濟刺激計劃的目標是脫碳
如果現行政策不變,從現在到2050年,貨運排放量預計將增長22%。
報告指出,盡管海上運輸因其高容量、低碳強度而占貨運總排放量的20%左右,但仍是僅次于道路運輸的第二大排放源。
貨運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包括缺乏支持貨運脫碳的政策行動,加上缺乏商業上可行的碳中和技術,化石燃料的高額免稅繼續阻礙這一進程,加劇了這一問題。
該報告估計,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繼續推動需求,海運將繼續成為主要的貨運模式。然而,由于對航運脫碳的監管更加嚴格,海上運輸的成本勢必會增加。
由于國際海事組織尚未就該行業的脫碳制定明確措施,ITF認為,密切的國際合作將是實現轉型、更快的數字化和自動化以及船隊更新的重要手段。
根據報告提出的建議,明確強調采取更有雄心的政策,扭轉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作為大流行后經濟復蘇的一部分,并支持加速技術突破和部門間合作。
一些關鍵的結論包括:發達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但也最容易獲得資金來資助脫碳,并且應該幫助欠發達國家向清潔交通過渡。
因此,應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脫碳途徑,以解決標準化解決方案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