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調查顯示,中國5月出口料延續強勁增長勢頭,因主要貿易伙伴國已走出疫情引發的經濟低迷,同時原材料成本飆升料推高進口價值。
盡管一年前大幅下滑的統計基礎效應使貿易增長保持在高位,但實際需求也出現了顯著復蘇。
路透社(Reuters)對21位經濟學家進行調查得出的預測中值顯示,5月份中國出口預計同比增長32.1%,與4月份的32.3%基本一致。
調查顯示,5月份進口可能較上年同期增長51.5%,高于4月份的43.1%。分析師將這一增幅歸因于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國內需求復蘇以及基數效應較低。
中國商務部周四表示,預計2021年上半年出口將保持良好勢頭。
中國民生銀行(China Minsheng Bank)分析師表示:“5月份,發達經濟體的需求保持在高位,新興市場新冠肺炎病例的重現導致生產放緩,訂單繼續向中國轉移。”
美國和歐洲的工廠調查顯示,需求強勁,制造業活動以多年來最快速度擴張。
然而,出口商正在努力應對原材料和貨運成本上漲、物流瓶頸和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人民幣升值削弱了貿易競爭力。
煤炭、鋼鐵、鐵礦石和銅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今年大幅飆升,原因是許多國家放松了對疫情的封鎖,以及全球流動性充裕。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對最近幾周不斷上漲的大宗商品價格表示擔憂,并呼吁對供需進行更嚴格的管理,打擊“惡意投機”。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接近三年來的高點,過去四周累計上漲1.4%。
周一發布的中國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由于原材料成本飆升,5月份工廠活動增長略有放緩,這對小型出口導向型企業的產出構成了壓力。
調查顯示,5月貿易順差料為505億美元,高于4月的428.6億美元。數據將于周一發布。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表示:“隨著病毒干擾消退,以及全球消費模式回歸到更接近正常的水平,由疫情引發的中國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額的大幅上升,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逆轉。”
他們還預計,近期的政策收緊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對經濟產生更大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