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港口集裝箱貨運吞吐量的增長與否的因素是比較復雜的,可以說是一個綜合性的因素。較長時期以來,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年增長率約為30%,世界港口排位已達第6位,但隨著基數的增大,再保持如此之大的增長率,是否還有可能?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到底有哪些主要的因素、與港口價格有多大的關系?如何促進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物流巴巴嘗試對此作一探索。
1. 港口價格的構成
(1)港口價格的概念
港口對船舶提供進出港口、航道航行,提供裝卸設備進行裝卸及其他相關勞務,因而向船公司、收發貨人收取的各種費用即為港口費用,而港口費用的計算基礎與標準即為港口價格。
(2)港口價格的構成
船舶港務費、貨物港務費、港口建設費、引航費、停泊費、系解纜費、開關艙費、裝卸費、上下車費、翻裝費、搬移費、堆存費、拖輪費、理貨費、船舶代理費、箱管費、EDI費及檢驗費等。
(3)港口價格的管理
我國港口價格的管理可以講是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交通部制訂港口收費規則,明確收費費目,確定收費標準,另有部分收費標準由地方自定,如集裝箱中轉包干費、非標準集裝箱的裝卸費、冷藏箱的制冷費等。
目前港口價格的制訂及管理模式,依然帶有計劃經濟的烙印。
2.港口價格在集裝箱運輸中的地位與關系
(1)我國港口價格穩定,上下波動小
我國集裝箱港口收費標準,自1992年4月1日頒布,20英尺集裝箱裝卸包干費為243.5元;1994年1月調整,20英尺集裝箱裝卸包千費為365.3元。從表面上看,這樣收費增長了50%,但對船公司而言,因運費是以美元計收的,考慮到匯率變動情況,實際并未多支出。如SCT(上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費率雖然比部定費率高,但有的船公司以“SCT附加費”名義向貨主計收了每20英尺箱15美元,40英尺箱22.5美元。可見,對船公司來講收運費是美元的船公司來講,無論以部費率還是以SCT費率標準向碼頭支付費用,實際上并未多支出。1997年6月起執行新的收費規則,取消過磅費費目,將過磅費的費用分攤到集裝箱上,20英尺集裝箱裝卸包干費為370元。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10多年來,船公司在港口支付與集裝箱作業相關的費用幾乎沒有增長。從進出口國內貿易方來講,與外方結算的,絕大多數是美元,支付船公司運費也是美元,所以交通部調整的港口費用對貨主來講,影響不是很大。
(2)集裝箱運價不穩定,上下幅度大
航運界的競爭十分激烈,船公司的運價,變化莫測。去年上半年的中日航線,以20英尺集裝箱運價為例,有的船公司為180美元左右,而激烈的競爭使中日航線運價一路暴跌,最低的甚至為120美元,早已跌進成本價,跌幅令人觸目驚心。中日航線運價最低時僅為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20%。船公司為生存、為發展而削價競爭,其結果是一些規模小的船公司退出航運市場。
(3)港口價格在集裝箱運輸價格中的比重
在正常的情況下,港口價格占集裝箱運輸價格的比重并不大,而作為港口中主要環節的碼頭,如 SCT的價格并不高,遠低于香港、日本及歐美等碼頭。運價與路程相關,遠洋運輸運價高,港口費用占的比重小,對船公司的影響小一點;近洋運輸運價低,港口費用占的比重大,影響必然大一些。
但是對于港口自身而言,不論是遠洋船只還是近洋船只靠泊作業,裝卸成本是一樣的。但假如集裝箱運價恢復到20世紀90年代初水平,每航次有七八成箱量,可能沒有人會對長期幾乎未變的港口價格提出批評。
3. 影響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主要因素
(1)世界經濟的影響
港口是船舶停靠裝卸的地方,是商品交流的集散地。當世界經濟繁榮時,各國間貿易繁忙,商品進出口增多,港口的吞吐量自然隨之增長。港口的吞吐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世界經濟情況,美國9.11恐怖事件使世界經濟受到沖擊,我國也受到不小的影響。據一些船公司反映,我國出口到美國的集裝箱箱量減少約20%,港口吞吐量因此受到牽連。有資料表明,去年剛閉幕的廣交會出口成交下降15.4%,其中對美下降 22%,對海灣 8國下降55%。
(2)碼頭供求關系的影響
價格因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而波動,供大于求,價格下跌,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對于集裝箱運輸的樞紐港口來講,吞吐量也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周邊港口多,競爭力強,集裝箱貨源必將分流。
(3)港口自身條件的影響
港口價格高低對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有一些關系。但一個港口要成為國際性樞紐港,還受到航道、碼頭前沿水深、氣候的影響,還要看城市經濟建設的作用地位,經濟腹地是否遼闊,集裝箱疏運的條件等。上海港口優勢明顯,但劣勢同樣也是顯而易見的。先天的不足是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一道障礙,僅憑現有的 SCT和外高橋碼頭,是難以完成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業的。
(4)港口外部環境的影響
集裝箱運輸涉及面廣,環節多,涉及到船公司、船務代理公司、支線船航運公司、保險公司、碼頭、領航、港監、理貨、報關公司、貨運代理公司、運輸車隊、堆場公司、海關、檢驗檢疫、鐵路運輸等。在這些環節中,操作繁瑣,收費名目繁多,價格不一,也造成貨主成本上升,影響貨主進出口貿易積極性,繼而影響港口吞吐量。近年來各環節的服務質量及收費標準,雖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進,但與先進地方比,與顧客的要求仍有差距,仍需繼續改進。
4. 關于促進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的思考
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上海港為增長集裝箱吞吐量,已經作出了極大的努力。為進一步促進箱量的增長,以下幾方面可以考慮。
(1)港口取消不合理收費,降低偏高價格
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港口應從自身做起,整頓收費,堅決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為促進箱量,可以暫時取消一些收費項目,價格高的,則下降。有宣傳有行動,讓利船公司和社會。
(2)改進集裝箱操作,提升服務質量
促進集裝箱吞吐量,價格是重要因素,但作為港口,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服務質量。我們要提高箱量,就要更新理念,要從被服務者的角度來看港口的操作。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不影響安全質量,不過多增加成本,就應盡量滿足顧客的需求。不應以自身的規定來約束顧客,取消這樣那樣不合理的限制,一切為了顧客,一切為了箱量的增長,一切為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
(3)加強與船公司的合作,達到“雙贏”
要使集裝箱吞吐量進入穩定增長的良性循環,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則要提倡“雙贏”。在船公司困難時,必要的讓利是需要的。要與船公司真誠配合,長期合作,引進船公司投資碼頭、投資堆場等,合作經營企業,從近期看,是讓利;從長遠看,只有“雙贏”,才能真正形成從箱多到船多、從船多到箱多的良性循環。SCT的成長經驗值得參考。當初缺乏資金的集裝箱碼頭,在合資后短時期內,設備得到更新,碼頭獲得改造。合資后港務局盡管只有50%利潤,但“蛋糕”做大了,50%的大蛋糕大于100%的小蛋糕,而港口引進外資積極的政治影響更是難以估計。
(4)市政府加大重視力度,改善港口外部環境
世界上許多成功的經驗表明,港口對城市的經濟發展促進很大,“城以港興,港促城榮”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一些國家相當重視港口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些國家甚至把港口作為非盈利性的公益事業,碼頭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資,虧損則由政府補貼。
中央和上海市政府確實重視港口的建設,市政府也曾動用地方財政資金,用于疏竣長江口航道,但是目前“以港養港”的政策,使上海港口箱量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地增長,有相當大的困難。要從根本上促進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市政府須加大重視力度,要協調、改善港口的外部環境,吸引各方面財力投資碼頭,理順集裝箱運輸各個環節,指導各環節利潤的合理分配,抓好集裝箱運輸這個系統工程。
(5)靈活運用港口價格應是長期策略
港口既然是集裝箱運輸中的一環,價格對集裝箱吞吐量自然有影響,但價格政策與集裝箱運輸市場要配套,要適應,更要有促進性。短期的降價,對船公司有一些好處,但時間短,見效小,進出口貿易的合同也來不及簽訂和實施。我國已加入WTO,長期穩定的港口價格可能成為歷史,我們要進一步研究港口價格,靈活運用這一杠桿,進一步促進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港口價格對集裝箱吞吐量有影響,但不是唯一的。港口價格對集裝箱吞吐量有較大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港口價格調整對集裝箱吞吐量有促進作用,長期有效,但短期難見明顯效果。促進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是一個系統工程,非一方之力所能根本扭轉。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多年來持續穩定地增長,在世界港口排名年年遞升,舉世矚目。我國已加入WTO,港口的競爭將更激烈,上海港任重道遠,港口相關各業都需不懈努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