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消息.過去的短短幾天里,美線市場可以說是風云突變,中美航線海運市場要崩盤了嗎?
我可能猜到了大概的結局,但是沒有猜中市場突變的起因。魔幻的2021年,任何試圖猜測市場走向的人,分分鐘被打臉。我沒有水晶球,沒法完全預測市場將要發生什么,但這不妨礙我和大家一起嘗試在嘈雜的市場聲音和各種令人心慌的信息中捋一捋思路,以便做出相應的調整。
美線市場究竟發生什么了?
直接一點說,導火索是最近各地的拉閘限電措施。我們沒必要去揣測背后的原因,官媒已經做了澄清,國家沒有那么多的“大棋”要下。我們只關注對市場的影響。
這次限電措施的范圍廣,涉及10個省的多個高耗能行業,而且受影響的恰好是出口大省:廣東, 浙江, 江蘇,山東等。在時間點上大家感覺有點突然,剛好卡在本該是出貨旺季的國慶節前,消息被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一時間風聲鶴唳,各種悲觀情緒蔓延。生產受限,交貨延誤,訂艙減少或取消,人心惶惶。
航運市場跟股市一樣,主要看對未來的信心。對于這么大的一個負面消息,市場的第一個反應便是降價。物流巴巴了解,美西市場價格在上周第一個跳水,之前有多高,跌得就有多快。幾天時間,跌去幾千美金。IPI的價錢跟美西的價錢聯動,也開始跳水。美東的價錢波動相對較小,但也開始松動。連續數日,跌跌不休,聽說已經出現4位數的美西價錢。
物流巴巴了解,美線價格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狂漲,一直維持在高位至9月份。物流巴巴了解,隨著9月出貨到達高峰,各種加班船,新船公司的加入,消化了很多積壓的貨物。再加上很多貨值不高的客人停止出貨或減少出貨,供需關系開始出現變化,價格的漲勢已見疲態。被推到高位的運價沒有了持續強勁的需求做支撐,正在等一個調整的機會。誰也沒想到,市場等來的是一聲驚雷。
限電這個突如其來的重大沖擊打亂了本來是緩慢下調的節奏。不可否認,高企的運價離不開市場的炒作。物流巴巴了解,一旦信心收挫,市場炒家擔心艙位砸在手里,開始低價拋售,畢竟少賺好過不賺。運價往上走的時候,偶爾聽到一個超高的價錢會讓人產生焦慮,以為那個價錢代表市場主流,具有很強的暗示作用。降價的時候更是如此,在一個每周出幾萬TEU 的市場,就算是只有一個行家放出10TEU的低價,大家也會人心惶惶,紛紛跟風。炒運價跟炒股一樣,買漲不買跌?
運價會一路下跌嗎?
運價終于下跌,貨主當然是拍手稱快。被高運價壓得喘不過氣的他們終于可以緩一口氣了。有的貨主看到運費在跌,不著急出貨,想讓子彈再飛一會兒,說不定晚點兒出可以再省幾千美金呢。這里我不禁想起把運費從8000等到16000的客人。今年的市場,想精準踩到那個點是多么難啊。這會兒是不是風水輪流轉了呢?
運價會持續下跌嗎?我是這么看的。在限電措施對貨量的實際影響沒有明確以前,恐慌情緒在短時間內會對運價下行持續保持壓力。這幾天大家都在消化這個消息,包括船公司。他們肯定在努力統計限電減產對訂艙的影響,預計shortfall 的比例增大,并影響節后的訂艙情況。物流巴巴了解,因為限電對每一個地區,每一家工廠的影響都不一樣,短時間內無法做出全面的評估。這種地區和行業的差異性決定了各個港口受影響情況也不一樣,有的港口運價跌得快,有的則慢些。
運價長期走勢看基本面。在限電以前,很多工廠有積壓的貨。如今運價下調,這一部分貨還是會出的。另外,我估計節后回來,限電措施的影響會進一步明朗。如果船東看到負面影響很大,大規模安排跳班的可能性很大。需求小了,供應也可以調低。這種彈性調整運力船東已經得心應手了。還有, 之前新開的很多航線,運營成本很高,如果運價跌到4位數,還會繼續開幾個航次?又有哪家新船東有勇氣再進場?
最近的運價跳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我想提醒大家:LA今天還有67條船,SAV 有23條船, 紐約破紀錄的有9條船在等泊位。美國碼頭,鐵路,陸路的情況不是在變好,而是在變差。有報道說寧波上海港有100多條船在等著進港。一方面是運價跳水,另一方面是船在兩邊大排長龍,這兩個看似互相矛盾的現象讓大家很抓狂,到底哪個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其實兩個都是。供應鏈很長,此刻前端和后端的節點反應了不用的市場事實,看似相反的兩個方向,其實總有一天這兩個現象會相匯成一個新的事實:積壓在美國的船和柜子會造成亞洲的blank sailing 和缺柜。到那時, 供需關系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物流巴巴了解,我估計美國的塞港壓柜最晚會在11月開始影響亞洲。如果彼時限電的影響被降到最低,出貨恢復正常,此消彼長,運費企穩。如果限電的時間延長,范圍擴大,市場會進一步動蕩,直到找到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