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地的港口罷工數量一直在增加,這給供應鏈供應商帶來了頭痛,也給被拒絕上岸休假的海員帶來了痛苦。
根據海事安全咨詢公司Crisis24的數據,去年影響港口運營的抗議和罷工次數翻了兩番,達到38起。從韓國的卡車司機罷工到英國的碼頭罷工,工人短缺促使航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轉移或延誤貨物。
隨著生活成本危機影響到大多數國家,港口罷工在2023年的頭幾個月激增,尤其是在整個歐洲。
P&I俱樂部NorthStandard提供了一張有用的風險地圖,詳細說明了全球港口的實時罷工情況。
NorthStandard罷工與延期負責人Nick Rowe告訴Splash,生活成本危機已經到了頂點,今年港口罷工已經成為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芬蘭、以色列和阿根廷的頭條新聞。
羅說:“最根本的一點是,全球存在生活成本危機。”他補充道:“通貨膨脹已經超過了工資,而且多年來一直沒有這么嚴重,許多地方的港口可能會出現勞工騷亂。”
集裝箱咨詢公司CTI Consultancy的合伙人Andy Lane表示,港口罷工總是在最短的交貨期內發生。
Lane說:“貨物已經在運輸中,因此會受到干擾和延誤。這對消費者或出口商或通貨膨脹都不好。”。
世界上150萬海員也感受到了多大洲碼頭區勞工行動的影響。在被新冠肺炎公司困在海上多年后,許多海員現在又被連綿不斷的港口罷工拒之門外。
海員幸福指數的編制者史蒂文·瓊斯評論道:“隨著海員們從疫情的考驗和磨難中走出來,他們現在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場新的風暴,即港口罷工和勞工行動。”。
最新幸福指數調查的航海受訪者報告稱,休岸假的問題正在重新出現,而關閉和糾紛往往會加劇這些問題。
瓊斯說:“雖然海員支持港口工人的權利,并承認他們為工資和條件而進行的斗爭,但如果船只被拒絕進入,或者船員無法上岸,這可能會造成嚴重影響。”。
亞洲員工參與平臺Bigyellowfish Technologies的聯合創始人Soma Sundar上尉評論道:“盡管可能無法消除我們無法控制的事件,但行業有責任預測這些挑戰,并在危機和不確定性時期積極優先考慮海員的福祉和持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