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韓國最大航運公司韓進海運于8月份進入破產保護后,航運業持續的“寒流”已影響到國內海運企業。近日,有消息稱,浙江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遠洋)已宣告破產。這家國有航運企業隸屬于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以下簡稱浙江交投),這也是后者的第三家航運平臺“出事”,前不久,浙江交投旗下臺州海運有限公司、溫州海運有限公司相續被曝進入破產程序。
有專家表示,浙江遠洋的破產并非個案,其主因是非理性的投資造成了供需的極不平衡;短期之內還將有更多航運企業破產,但不必感到恐慌。
10月28日,相關負責人員表示,受浙江省清理“僵尸”企業,進一步清理過剩產能的政策要求,自今年3月起,經浙江省政府同意,浙江交投對浙江遠洋、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3家公司實施破產清算;同時,保留旗下浙江省海運集團本級作為水運板塊重組平臺和浙江省海運的戰略儲備力量。
浙江遠洋破產原因
物流巴巴獲悉,今年4月13日財新網報道,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旗下兩家浙江最大的海運企業因持續虧損已資不抵債。其中,浙江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為-44億元,負債總額近60億元。浙江省海運集團旗下兩家公司還發生3662萬元的債務違約。截至2015年12月31日,浙江海運凈資產為-10.23億元,負債總額近80億元,其下屬的溫州海運、臺州海運公司凈資產分別為-7.25億元、-4.47億元,均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據知情人士介紹,浙江遠洋已在6月27日正式啟動公司破產清算員工安置工作,目前正在拋售4艘18萬噸級海岬型散貨船。
該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破產主要是因為在2010年和2011年使用金融杠桿擴張船隊運力,但此后遠洋散貨市場卻長期低迷,導致公司業務持續虧損。記者發現,2009年時,浙江遠洋的運力規模僅有110萬噸,到2013年時已擴張一倍多,達到228萬噸。
2016年10月18日,浙江遠洋公司管理人以資不抵債且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同時也無重整、和解或其他清償的可能性為由,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裁定宣告浙江遠洋破產。
10月25日,杭州市中院正式下發浙江遠洋的破產民事裁定書,宣告后者破產。經杭州中院查明:截至浙江遠洋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之前,共有14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申報債權總額為109.8億元,均為普通債權。截至2016年7月28日即破產受理日,浙江遠洋的資產總額為51.5億元,負債總額為84.5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3億元。
10月28日下午,記者前往位于杭州市慶春路遠洋大廈20層的浙江遠洋所在地,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已進入最后核算程序,法院指派的管理人員已經進駐浙江遠洋,而職工的分流安置、資產處置及債務處理等工作仍在進行中;由于后續事務較為繁雜,暫無暇接受記者采訪。
“浙江遠洋破產并非個案。從宏觀上講,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全球航運行業都不好過,各個鏈條上的行業深度整合都在進行。”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內航運研究室、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編制室主任周德全表示,從實際案例來說,不少航運企業短期盲目擴張是造成深度虧損的自身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