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國際港口公司(TIPC)將斥資約1.42億美元,在高雄港的76、77和78泊位附近進行挖掘,韓國旗艦航運公司HMM(HMM)已同意續簽租約。
2017年5月,HMM從當年2月宣布破產的韓進海運手中接管了這3個泊位的經營權。這三個泊位的年處理能力為64萬標準箱,是在HMM現有的118號和119號泊位上增加的。
TIPC主席Lee Hsien-yi在今天(8月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HMM將續簽15年的租約,并可選擇再延長5年。
Lee Hsien-yi表示:“為了滿足HMM的要求,將對泊位周圍的水域進行疏浚,使最多可容納2.4萬標準箱的船舶。”深化工程大約需要兩年時間。
他說,全球經濟受到通貨膨脹和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的影響,這種情況自2022年年中以來一直在持續。2022年,高雄處理了949萬標準箱,比2021年下降了4%,因為在疫情推動的繁榮之后,集裝箱量開始萎縮。
因此,TIPC必須升級臺灣港口的基礎設施,使其經得起未來考驗,以便在經濟復蘇時,港口可以從機遇中獲益。
除了中國臺灣主要的集裝箱港口高雄,Lee Hsien-yi說,臺北港南部碼頭地區的公共建筑已經建成,以迎合附近的投資者和制造商。
今年5月,由長榮海運公司(Evergreen Marine Corporation)運營的7號碼頭一期工程開始運營,為高雄迎接2.4萬TEU船舶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