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氣候變化的擔憂促使世界各地的企業重新考慮他們的航運策略。隨著客戶對可持續解決方案越來越感興趣,供應鏈行業的公司正在改變他們的流程,以滿足需求。
包括加州洛杉磯港、長灘港和中國上海港在內的主要海上貨物運輸利益攸關方,以及世界上一些最大的航運公司,共同制定了《綠色航運走廊實施計劃綱要》,以加速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裝箱航運航線之一的減排。
此外,旨在提供應對氣候問題所需的緊急行動的全球市長網絡C40城市也協助起草了該計劃。C40作為綠色航運走廊的推動者,通過組織、召集、促進和提供通信支持來協助城市、港口和走廊合作伙伴,以支持走廊的目標。
有關各方仍在討論需要實施的技術和數字系統。洛杉磯港將與參與的航運公司合作,如達飛輪船、中遠、海洋網絡快遞(ONE)、馬士基和長榮,以確定船舶要求的最佳可行做法,同時滿足走廊的氣候目標。
洛杉磯港(POLA)的一位代表告訴Container News,預計將實施的技術和數字系統的決定將受到可擴展性、燃料供應和需求等因素的嚴重影響。
綠色航運走廊計劃要求加大對節能航運設備的投資,并加快向替代低碳燃料的過渡,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海上運輸的碳影響。因此,e-甲醇、氫和氨作為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了討論,但不一定采用。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全球船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正在增加。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它們增長了4.7%,其中集裝箱船、干散貨船和普通貨船占增長的大部分。
船隊的平均年齡和排放量一樣在增長,這對環境來說是一個問題,因為老船污染更大。目前船舶的平均船齡為21.9年,按載重量計算為11.5年。
此外,船舶老化的部分原因是船東不確定未來的技術進步和最具成本效益的燃料,以及不斷變化的法律和碳成本。
“海運公司最終將自行決定新船的部署和/或舊船的改裝。作為這一努力的一部分,我們確實預計需要在走廊上建造新船,但目前無法說明何時或有多少艘,”洛杉磯港的一位發言人指出。
國際海事組織(IMO)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但這只適用于國際航運,而不適用于港口和本地航運。港口城市在填補這一空白方面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對此,洛杉磯港表示,作為該倡議的一部分,所有參與的港口將在港口和當地排放方面進行合作。每個港口都在獨立和協作的基礎上創造了當地的減排技術。
這些技術包括為停泊的船舶提供動力和/或使用各種停泊技術管理排放,展示和實施零排放貨物裝卸設備,以及引入低/零排放輔助/拖船。
POLA的代表指出:“各港口將交流最佳做法,并共同建立新的示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