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關稅計劃可能會適得其反,迫使歐洲在尋求實現環境目標時向中國靠攏。
中國正在為其大量生產的電動汽車尋找替代市場,因為它面臨著對美國出口受到10%關稅的打擊。
然而,歐盟(eu)也可能面臨關稅,美國總統曾表示,他的國家受到了布魯塞爾議員們“非常惡劣的對待”。
前美國駐歐盟大使、現任不倫瑞克集團(Brunswick Group)高級顧問安東尼•加德納(Anthony Gardner)向彭博社(Bloomberg)表示,歐盟從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中吸取了教訓,并制定了一系列更為有力的應對措施。
他補充稱,他看到了“明顯的從中國轉移”,此前歐洲向美國靠攏得更近,但現在,他警告稱,美國最終可能會把擁有4.46億消費者的歐盟推向中國。他指出,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的威脅可能會讓歐盟成員國說,“你知道嗎,中國現在看起來沒那么糟糕”。
這對雙方都有利的一個領域可能是電動汽車。
歐洲的目標是到2035年禁止新車排放,采用漸進式方法,今年減排15%,2030年減排55%。
實現這一目標面臨著嚴格的審查;貨運商猛烈抨擊了這一計劃,一家在歐洲運營的貨運商告訴the Loadstar,即使他們能買得起電動卡車,充電點也不夠用。
9月,包括沃爾沃、優步和馬士基在內的大公司,以及電動汽車制造商北極星和里維安敦促布魯塞爾不要重啟這些計劃,聲稱只要它們具有“監管穩定性”,這些計劃是可行的。
對于歐洲國內市場不僅有能力大規模生產,而且有能力在定價上與中國匹敵的質疑聲仍不絕于耳,但事實可能證明,中國可以緩解歐洲的需求,尤其是如果歐盟各國政府感到與美國的聯系被切斷的話。
加德納表示:“美國對中國征收的關稅與歐洲對中國征收的關稅的差異,幾乎肯定會導致中國的大量貿易轉移到歐洲,歐洲是中國出口產品最后、也是最富有的市場之一。”
“你已經看到很多分析人士表明,即使征收關稅,中國制造商在歐洲市場的利潤也高于國內。在歐洲明顯分裂和工業疲軟之際,轉移將推動出口大幅增加。”
他表示,歐洲擁有強大的力量,中國需要一個銷售市場,就像歐洲需要一個供應商基地一樣。他指出,歐盟可以讓中國進入其“相對開放的市場”,條件是中國“實際上在歐洲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