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廠和船東越來越愿意為新船的建造等待很長時間。
丹麥船舶金融公司的新數據顯示,目前所有訂單中有20%的船舶將在三年后交付。2021年初,只有約5%的全球訂單在接下來的三年內到期。
根據丹麥船舶金融公司的分析,與四年前相比,今天簽署的新造船合同的交付時間平均增加了一年。
中國船廠占2027年后到期交貨量的四分之三,并已確保2028年和2029年的初步利用率分別為50%和20%,一些液化天然氣合同現在延續到未來十年。
丹麥船舶金融公司(Danish Ship Finance)預測,新船建造價格將在短期內下降,但獲得新訂單的造船廠數量可能會下降,因為對新船的需求下降,以及運費下降。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連續三年訂單豐收之后,船東對新船的需求疲軟,同比下降57%。
經紀商BRS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有348家運營中的造船廠,它們在過去一年里要么獲得了新合同,要么完成了交付。這大約是2007年約700個活躍碼峰值的50%。
BRS認為,造船業將在2021年進入超級周期,相當于2003年至2008年的繁榮期。
BRS預計,今年的船舶訂單將達到1億載重噸,低于去年的1.93億載重噸。
“我們預計,目前全球范圍內的不確定性將占據主導地位,貨運市場將面臨新的壓力,從而推遲投資決策。新一輪造船擴張將對新船建造價格產生下行影響,根據船舶的類型和尺寸,新船建造價格將在2025年下降10%以上,盡管考慮到可觀的訂單量,阻力仍將存在,”BRS在3月底發布的年度評論中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