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成員國法國對一批中國出口的活動球玩具發布召回通報,該塑料玩具球被檢測出含有增塑劑DI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被判定不符合歐盟的玩具安全指令。據悉,這已是今年我國產品第二次因DIBP不合格而被歐盟通報的事件。
2014年歐盟成員國德國通過歐盟官方食品和飼料產品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了一批進口自中國的不合格塑料吸管杯。不合格原因為該產品被檢測出含有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2-丙基庚)酯(DPHP),該批產品已被責令從市場召回。據了解,這是我國輸歐食品接觸產品首次因使用DPHP增塑劑被通報。
DIBP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類新型增塑劑,但隨著歐美技術壁壘的升級,目前該類物質也面臨禁用,使用風險需防范。玩具等兒童用品是寧波地區的重要出口商品,今年1-6月口岸出口量就達44億元,同比增長28%,但寧波出口兒童用品因類似問題被國外通報退貨也屢有發生,如某企業出口的兒童面具、兒童坐便器等就因增塑劑超標多次遭遇歐盟通報,出口企業需引起重視。
增塑劑主要用于軟化塑料,提高柔性。目前工業應用中最常見的一類塑化劑就是“鄰苯二甲酸酯”,主要包括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丁芐酯(BBP)等多個類別,曾經被廣泛應用于玩具及各類塑膠制品生產。研究表明,鄰苯二甲酸酯在人體內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干擾內分泌系統,不僅毒害肝臟和腎臟,還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誘發女性性早熟,對處于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發育期的兒童影響更大,其風險已經引起各國高度關注。
歐盟在增塑劑風險管控方面尤為嚴格,歐盟針對化學品管理的REACH法規已經明確禁止在所有玩具和兒童用品中使用DEHP、DBP、BBP三類鄰苯增塑劑,而DINP、DNOP和DIDP三類鄰苯增塑劑則被禁止在可放入口中的玩具中使用,否則將被視為不合格而遭到退貨、下架、召回等處理。除了REACH法規外,歐盟還有堪稱全球最嚴的《玩具安全指令》,該指令規定,被歸類為致癌、致畸變和生殖毒性的物質均不得在玩具中使用,而DIBP已被REACH歸類為生殖毒性物質,因此,如果出口歐盟的玩具使用了DIBP等物質也會被視為不合格。今年1-7月,歐盟發布涉及鄰苯二甲酸酯超標的官方不合格通報達70起,其中我國出口產品占九成,主要就是因為使用了前述的DEHP等六種增塑劑和DIBP增塑劑。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DIBP增塑劑在全球塑膠行業應用仍然十分廣泛,特別是DEHP等六類增塑劑被歐美禁用后,該物質作為替代物一度受到國內外不少企業關注。但最新研究表明,DIBP也可能具有類似DEHP的危害,除歐盟外,美國也在2014年發布新規將DIBP列入禁用,而我國現行玩具標準GB6675-2014主要參照原先的歐美標準制定,限制的增塑劑主要就是DEHP等六種,尚未涉及DIBP,預計下次更新也會提出相應要求,企業需密切留意。
如何防范增塑劑風險?
一是要提高法規和標準意識。對于食品包裝、玩具等高風險產品,歐美發達國家和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技術法規和標準,出口企業務必要了解市場國的相關技術法規和產品標準,嚴格按照規定選用合格的原輔材料。
二是要加強對原輔材料的管控。對風險較高的增塑劑、重金屬等物質要做好入廠檢驗,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
三是要嚴格落實產品檢測,在生產新產品或更換原材料時應通過專業的第三方檢測確保增塑劑等物質符合限量要求,降低貿易風險。
四是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由于歐盟不同成員國對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衛生關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意大利特別關注金屬制品的重金屬遷移量,德國則特別關注塑膠制品中的多環芳烴、增塑劑等有機化學物質的風險。企業對出口此類國家的產品除了常規檢測以外,應根據所使用的原輔料清單適當增加高風險物質的檢測。
五是企業要重視技術咨詢服務。由于國外技術貿易壁壘體系日益復雜,作為生產主體的企業難以完整理解,也很難掌握有效的應對策略。因此,企業在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要高度重視技術咨詢工作,通過尋求檢驗檢疫部門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等權威部門的專業指導,將質量風險化解在生產線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