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遠海控”或“公司”)公布2018年中期業績。
物流巴巴獲悉,2018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集裝箱運輸需求溫和增長,全球貨運量同比增長6.2%,但由于大型集裝箱船舶的集中交付,全球運力增速超過需求增速,導致市場運價承壓下行。
上半年,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CCFI)均值為797點,同比下降3.8%,二季度均值環比一季度下降4.6%。
同時,燃油價格大幅上漲使得班輪公司的成本支出增加。
報告期內,得益于集運業務超過同業平均的經營表現,以及來自碼頭業務的利潤貢獻,中遠海控保持盈利,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79.56萬元人民幣。
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集運完成貨運量1,123.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2.4%,超過市場平均水平。控股子公司中遠海運港口完成總吞吐量5670.7萬標準箱,同比上升26.5%。
截至6月30日,中遠海控旗下集裝箱船隊規模達393艘、204萬標準箱,運力規模同比增加15.8%,首次突破200萬標準箱,實現歷史性跨越。
推進全球化、規模化戰略,發揮港航協同優勢
上半年,中遠海控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投入189艘船舶,約占公司總經營船隊規模的60%。
公司新增了遠東-南非、遠東-南美西、歐洲-南美西、南亞-歐地等多條與新興市場相關的航線,全球航線網絡布局進一步完善。公司在新興市場的貨運量增幅達到27%,高于東西干線貨量增幅。
此外,公司參股或控股的碼頭絕大多數在“一帶一路”沿線,營運泊位達274個,其中集裝箱泊位184個,集裝箱年處理能力達10,229萬標準箱。
其中,新加坡中遠—新港碼頭自今年初起新增1個泊位,吞吐量大幅上升63.3%;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充分發揮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作用,增加自營船隊及聯盟班輪掛靠,上半年比港碼頭吞吐量同比上升18.4%。
中遠海控結合航線布局,積極發展海鐵聯運業務,為客戶提供多元化選擇和“端到端”運輸解決方案。上半年,以希臘比港為依托的中歐陸海快線班列運行數量達到475列,貨量同比增長100%。
與此同時,公司與中國鐵路總公司開展合作,先后開行了自主運營的天津至莫斯科、南昌至莫斯科、連云港至阿拉木圖/塔什干等3條國際班列。目前,公司在國內開行的外貿鐵路線路共計110條、內貿線路150條,到門網點2萬個。
把握數字化航運發展趨勢,展現聯盟化服務優勢
中遠海控大力提升數字化航運的探索和創新能力,強化與客戶、合作伙伴的信息互聯互通。上半年,公司連手京東商城、佳農,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出了厄瓜多爾香蕉原產地溯源功能,并積極參與上海進口通關大數據平臺項目,推動進出口貨物在上海的快速通關,提升了服務效率。
此外,公司全力支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進參展商海運訂艙平臺的研發與測試,并在泛亞電商平臺的基礎上,正式組建外貿電商團隊,向客戶提供一攬子服務,努力推動外貿的全程網上交易。
公司所在的海洋聯盟2018-2019年產品DAY2已于4月初正式運營,相關航線得到優化升級。聯盟內的42組航線涉及335艘、360萬標準箱運力,擁有最全面的網絡和服務,提供港到港服務621組,覆蓋面、頻率均保持領先水平。
公司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在全球推廣九項服務標準,建立進出口客戶服務標準化流程,并為核心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改善客戶體驗。
完成重大資本項目,實施全新雙品牌協同戰略
作為公司全球化、規模化戰略實施的核心項目,要約收購東方海外國際的相關交易已于8月7日順利完成。收購完成后,中遠海控旗下集運業務板塊的運力規模已超過270萬標準箱,加上訂單運力,將超過300萬標準箱,運力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位。
按照公司既定戰略,“中遠海運”和“東方海外”兩個品牌將協同發展,兩家公司面向客戶的前端銷售和客戶服務體系維持不變,確保客戶服務的延續性;成本控制等中后端的職能將逐步優化,從而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雙方將在航線網絡、信息系統、集裝箱箱隊、供貨商采購等方面產生明顯的協同效應。
未來,中遠海控將緊緊圍繞“全球化、端到端、數字化、雙品牌”四大戰略,整合集運、港口及供應鏈資源,努力抓取集運雙品牌的協同效應,并進一步促進集運與碼頭業務的協同發展。
積極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籌備工作,努力滿足客戶需求,將公司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集裝箱海運綜合服務商,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回報。
物流巴巴專業貨運代理,根據您的實際情況給予最好的物流安排,省時省力,全心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