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運輸公司將在下周推出一系列GRI和FAK費率上調,以利用1月份中國春節假期前的貨運高峰。
鼠年的春節從1月25日開始,船公司已經表示,他們看到了“強勁的市場需求”。
因此,他們也開始宣布下個月在亞洲的一系列出口航線上實行單獨的旺季附加費(PSSs)。
而且,在12月1日就從亞洲到歐洲的傳真費率上調通知貨主后,本周多數船公司又在12月中旬進一步上調了費率。
例如,CMA CGM周一表示,從12月15日起,將把亞洲至北歐的40英尺FAK費率上調至2200美元,此前該公司曾宣布,從12月1日起將費率上調至2000美元。
此外,從12月1日起,船公司將開始收取低硫燃油附加費,以補償為船舶補充燃料的額外成本,以遵守國際海事組織(IMO)將于1月1日生效的0.5%的海上燃料硫上限。
今天的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反映了船公司在運力管理、費率和燃油附加費上漲方面的自律行為,以及它們目前對費率折扣缺乏興趣,盡管亞歐航線和跨太平洋航線的班輪裝載率均低于90%。
此外,集裝箱班輪公司正開始為下一個淡季(春節期間和春節后)做計劃,宣布更多的空船。
今天馬士基(Maersk)和地中海航運(MSC)宣布,2M航運公司將在第4周取消其亞歐航線AE2/Swan loop,以“在此期間優化運力”。
SCFI的北歐板塊本周上漲9.1%,至每teu 766美元,較去年同期水平上漲2.5%左右。
然而,12個月前,燃料成本比目前的HFO(重燃料油)價格每噸高出約200美元,這意味著,在亞歐航空公司不得不開始為更昂貴的IMO 2020兼容燃料買單之前,它們的狀況比一年前要好。
實際上,這反映在運營商第三季度的財務狀況上,它們的業績大多好于預期。
對于地中海港口,SCFI記錄的集裝箱現貨價格提高了6%,達到每teu 730美元,比一年前的水平低了7%左右。
與此同時,承運人的運力和運價規定延伸到跨太平洋航線,導致貿易烷的現貨價大幅度增加。
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SCFI的數據增長了14.3%,至每40英尺1405美元,而東海岸的現貨利率大幅增長了19%,至每40英尺2684美元。
Freightos的CMO Ethan Buchman說:“雖然航空公司的運價低于去年的運價,但中美航線的旺季運價仍比2017年西海岸的運價高出25%,比2017年東海岸的運價高出47%,考慮到激烈的貿易戰,這是相當可觀的。”
但標準普爾全球普氏能源資訊(S&P global Platts)全球貨運市場編輯喬治.格里菲斯(George Griffiths)對與IMO 2020有關的船公司發出了警告。
他說:“在鹿特丹,3.5%到0.5%的船用燃料價格約為每噸250美元,船公司能把多少額外成本成功地轉嫁給客戶,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