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對新絲綢之路的了解和了解越多,期望就越高。從政治上講,中歐以及非洲之間的貿易走廊似乎是中國成為21世紀全球領先大國的關鍵。從邏輯上講,似乎基礎設施和網絡正在以全新的規模出現,將巨大的經濟領域(通常被描述為代表世界人口的60%和全球經濟的35%)推向了新的高度。新絲綢之路可能是一種用于實物運輸的高速互聯網。
與大多數敘述一樣,值得認真研究事實。我現在想針對“一帶一路”倡議(BRI)的某些后勤方面進行此操作,因為“新絲綢之路”已正式聞名。
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陸路連接:通過鐵路通過東西向路線將中國消費品帶給我們的可能性。這種橫貫大陸的路線并不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個人決定,習近平在2013年將“一帶一路”倡議定為國家主義。
實際上,自1973年以來,貨物就一直沿從中國到歐洲的西伯利亞橫貫航線(由于冷戰而有所中斷)。如今,中國北部有兩條路線,分別經過蒙古,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到達杜伊斯堡內港或漢堡等終點站。中國西部地區是重慶這個大城市的所在地,擁有三千萬人口,北部地區也與之相連。這條路線使從西部來的貨物不再需要被運送到中國沿海許多英里。
鐵路貨運與海洋貨運的高成本
這些鐵路對亞洲和歐洲之間的物流有多重要?2017年,有2400列火車在中國和中歐之間運輸了約145,000個標準集裝箱。這大致相當于七艘大型集裝箱船的貨物。國際鐵路聯盟(UIC)期望在10年內將其增加到670,000個標準集裝箱(相當于33艘集裝箱船)。盡管預測增長如此之快,但中歐之間現有的鐵路連接仍可能是后勤領域的迷你利基。上海麥肯錫公司的物流專家史蒂夫·薩克森(Steve Saxon)很好地總結了這一點:“與海運相比,陸運到歐洲陸上的貨物總是很少。”
這主要是成本問題。在上海和杜伊斯堡之間,通過鐵路運輸標準集裝箱的費用在4,500美元至6,700美元之間;相比之下,將類似的集裝箱從上海乘船運送到漢堡的成本:目前約為1,700美元。對于鐵路運輸而言,即使它們以大約兩倍的速度移動貨物,這種差異實在太大以至于鐵路運輸無法真正與海洋運輸競爭。效率提高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無法從海洋運輸轉向鐵路運輸。
另一個因素是,目前,中國大力補貼了這些國際鐵路連接。一旦該支持在2021年結束,競爭力將進一步削弱。尚不清楚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鐵路運輸是否能夠自我維持。
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快速而靈活地運輸的任何人通常都通過空運來發送貨物,即使此選項的成本比鐵路運輸高出約80%。因此,鐵路貨運在經濟(通過海洋)和快速(通過航空)之間(并且將繼續)被夾在中間。
(照片:Dachser)
增加更多的火車路線會改變這種狀況嗎?
中國正在計劃在其南部地區增加一條鐵路線,這條鐵路線將通過中亞國家以及伊朗和土耳其將貨物運到歐洲,從而完全繞開俄羅斯。實際上,自2018年以來,一條鐵路已將中國與伊朗連接起來。從地理上來講,這條路線與“古老的”絲綢之路非常相似,這是駱駝商隊的貿易路線,該路線穿越中亞,通往地中海東部。如果這條鐵路線有一天建成,那么從歐洲的角度來看會引發許多問題:如何保證安全性,守時性和可靠性?如何使通關造成的延誤最小化?例如,國際制裁會對通過伊朗過境產生什么影響?如何避免濫用集裝箱偷運移民?換一種說法,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還有兩條路線。一個在東南亞:一條從昆明到新加坡的2,400英里鐵路線,以及到加爾各答的分支機構。另一條鐵路線始于中國的最西端,然后穿過巴基斯坦到達阿拉伯海的瓜達爾港。穿越中亞的各種關卡,這項具有技術挑戰性的項目預計將耗資620億美元。但是,兩條路線都與中國和歐洲之間的貨運只有非常間接的聯系。
因此,未來的情況將保持不變-約90%的世界貿易將通過輪船進行。通過新絲綢之路的鐵路運輸不會改變這一狀況。如果所有這些貨物突然開始沿著絲綢之路滾動,那么這條路線就像一條無休止的傳送帶環路-這個想法是完全荒謬的。
那么海上絲綢之路呢?
比歐亞鐵路更重要的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即從中國到歐洲的海上貨物運輸。1514年,葡萄牙水手開放中國進行海上貿易后,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始從記憶中消失。
今天,全球貿易的50%以上發生在中國/東亞與歐洲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港口都在這條航線上:上海,新加坡,深圳,寧波至舟山,釜山和香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不需要中國的總體規劃。只要有相應的投資回報,物流基礎設施就會出現。
中國為這些既定的運輸路線制定了許多計劃,包括擴建港口。它在比雷埃夫斯(Piraeus)以及最近的熱那亞(Genoa)和的里雅斯特(Trieste)等大約80個港口公司中的股權支持了其計劃并確保了投資。為什么要對中國提出質疑,以利用其作為全球領先經濟大國的地位來實現這些目標?它不是第一個通過直接投資和融資來促進其經濟利益的國家。歐洲也應該執行一項發展基礎設施的戰略,以確保往返于中國/東南亞的貨運。
中國計劃加強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海上走廊的使用是合理的,而且較簡單,該計劃將中國與中歐之間的運輸比非洲的路線縮??短了至少四天。法國人Ferdinand de Lesseps正是出于這一目標,于1869年完成了蘇伊士運河。
結論
沒有人否認新絲綢之路的各種項目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他們將改善亞洲與歐洲之間的聯系網絡;北京在追求它們方面具有地緣政治利益。中國正在創建一個增強的基礎設施,這將使全球經濟的所有參與者受益。然而,建議以必要的現實程度評估后勤機會。我要提醒您,不要被美麗的愿景和迷人的敘述所迷惑,因為它可能使您的愿景蒙上陰影,并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進行冒險的投資。
作者:Dachser首席執行官Bernhard 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