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香港的干散貨船東和運營商太平洋海運(Pacific Basin)渴望擴大其船隊,但在訂造新船時仍保持清醒態度,重點關注收購較小型二手散貨船。
“我們將繼續奉行船隊增長和更新戰略。 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二手船舶價值有上升空間,我們的購買重點仍然是日本建造的二手船,因為她們具有良好的質量和價值。”該公司宣布了其2019年的經營業績。
太平洋海運表示,由于新造船價格高,回報率低,限硫令新規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未來船舶設計和技術等影響,將避免與新造船簽約。
“短期內,航運業能夠而且應該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盈利能力和減少排放,減緩現有船舶的航速,避免訂造采用舊技術的新船舶。”
該司2019年實現凈利潤2510萬美元,基本利潤2050萬美元,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2.307億美元。這比2018年的相應數字低得多,當時公司凈利潤為7230萬美元,基本利潤為7200萬美元。
太平洋航運首席執行官Mats Berglund表示:“我們的業績得益于公司等價期租租金(TCE)收入表現優異、旗下自有船隊的擴大和極具競爭性的成本結構,但公司業績仍受疲軟的干散貨市場情況和比正常情況下更多停租(off-hire)等不利因素影響,特別是在2019年下半年船舶安裝脫硫塔和創紀錄的進入干船塢進行船舶年度修理等因素影響。”
2019年,該司接收了8艘二手散貨船(包含6艘超靈便型和2艘靈便型船舶),并出售了2艘較舊的小型靈便型船舶。到2020年4月底,另有兩艘超靈便型和一艘靈便型船舶計劃加入該公司的船隊,屆時太平洋航運自有船隊的數量將增至117艘。
另一方面,太平洋航運正在減少長期租賃船只的數量,從2012年底的61艘減少到2020年的平均18艘左右。
在評論其滿足國際海事組織于2020年實施“限硫令”新規方法時,該散貨船船東說,其整個船隊(包括租賃的船舶)約有85%的船舶遵守使用低硫燃料。
“我們的船舶在完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在沒有任何重大計劃外運營中斷的情況下進行了轉換。”該干散貨航運巨頭說。
“由于超靈便型散貨船比靈便型散貨船消耗更多燃料,我們選擇了一種平衡的方法來遵守,及早采取行動,為2020年初燃料價格的預期波動做好準備,并在我們旗下自有超靈便型散貨船的大多數船舶上安裝了廢氣洗滌器,允許這些船舶燃燒更便宜的重質燃料油。”
該司于2月份完成了脫硫塔的安裝程序,旗下自有的35艘超靈便型船舶中有28艘船舶安裝并運行了脫硫塔。
“在大約200艘營運船舶中,有15%裝有脫硫塔,這為我們在管理燃料需求以遵守新規定方面提供了一些選擇。 根據2020年初的燃油價格價差,我們裝有洗滌塔的船舶正在為我們的收益做出重要貢獻。”
評述市場展望,太平洋航運看到了市場的正面發展,包括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緩和,以及巴西和澳大利亞在去年因為基礎設施和天氣破壞之后礦產品出口的正常化。
顯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市場有負面影響,不過,一旦疫情得到遏制,太平洋航運預計在追趕需求和刺激市場行為的推動下,干散貨航運市場將出現反彈和運價增強的局面。
預計該市場還將受益于計劃中的脫硫塔改造中船隊效率的進一步降低,以及由于低硫燃料價格上漲而導致的世界大多數干散貨船航速的降低。
太平洋航運認為,這將對2020年及以后的有效供應增長以及限硫令新規的不確定性有所緩解,并補充說,新造船和二手船的價差應阻止新船舶的訂造。
Berglund表示:“展望2020年,由于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所采取的措施導致需求減少和物流中斷,中國春節季節性下跌加劇并持續。一旦該病毒得到控制,中國的經濟活動恢復,緊追需求和刺激措施應該會引發反彈。因此,今年的特點可能是初期的挑戰和持續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