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消息人士稱,由于迅速蔓延的冠狀病毒和長時間的春節假期抑制了全球制造業大國的貨運活動,中國2月份的船用燃料銷量下降了50%。
這場疫情導致中國2月份工廠活動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萎縮,并因勞動力短缺而導致港口大規模擁堵。
由此導致的貨運需求大幅下降,自1月初以來,亞洲極低硫燃料油(VLSFO)價格下跌了40%,也顛覆了今年開始實施的更嚴格的船舶排放標準導致燃油持續短缺的預期。
據五名燃料油交易商估計,中國2月份燃料油需求預計較前一個月下降了30-50%,而Fujairah和新加坡等競爭對手的燃料油供應中心的需求預計將下降20-30%。
需求沖擊還可能推遲中國煉油商提高超大規模原油產量的計劃。今年2月,超大規模原油的平均利潤約為每桶15美元,高于布倫特原油。
今年1月,中國最大的燃料供應中心、東部港口舟山的船用燃料銷量達到創紀錄的37.4萬噸,同比增長19%。
今年1月,中國政府還出臺了成品油出口退稅政策,這使得人們預計,煉油商將在2020年穩步增加成品油供應,并將目標銷售給中國龐大的商用船隊。
相反,由于需求下滑,中國煉油企業2月份將原油日產量削減了150萬桶。
“亞洲各地的需求都在下降,尤其是中國,”一位駐新加坡的燃料油交易商表示。他指出,新加坡和阿聯酋的Fujairah燃料油庫存不斷增加。
出口潛力
直接參與相關業務的行業官員表示,在新稅制下,國有煉油企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簡稱:中海油)、中國石化(Sinopec)和民營企業浙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Petrochemical Corp,簡稱:浙江石化)是首批出口極低硫原油的企業之一,這些原油將被存入大連、山東和舟山等港口的保稅倉庫。
他們表示,OC的出口總額為4500噸,而ZPC的出口總額為2000噸。他們補充稱,企業在熟悉新體系后一直保持著較小的出口量。
不過,貿易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港口的擁堵狀況正在逐漸緩解,這可能有助于改善燃料油需求,并鼓勵煉油商在第二季度增加超大規模重油的出口。
中石油一位高管表示:“我們煉油廠能夠供應的石油量,不一定等于出口量,因為一些海關部門仍在等待員工返回工作崗位。”
中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曾表示,它們每年總共可以生產1400萬噸的超大規模重油,而其它中國煉油企業每年至少可以增加4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