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中國鼓勵國內船舶使用北極西北航道,以縮短在大西洋與太平洋間航行的時間。
北極西北航道是指從太平洋經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通過美國阿拉斯加北岸、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再進入北大西洋的航線。
據報道,這個由于全球暖化而開通的航道,將有助中國企業省時省錢。
以上海港到德國漢堡港為例,通過北極航道將比通過蘇伊士運河少2800海里的距離。又如,從中國沿海諸港到北美東岸若取道該航道,將比目前經巴拿馬運河的太平洋航線縮短三分之一航程。
中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本月5日發行了中文版《北極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簡稱《指南》),其中涵蓋了北極地區地理環境,以及西北航道的海圖、航線、海冰、氣象等全方位航海保障資料。
交通運輸部發言人劉鵬飛在記者會上說,加拿大努那維克輪(Nunavik)2014年首航北極西北航道,已為該航道的開通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隨著通航條件的優化、破冰技術的發展,以及航海圖書資料的不斷豐富,“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有中國籍船舶首航北極西北航道”。他說,北極航道一旦完全開通,將直接改變世界海運格局,同時對國際貿易、世界經濟、資本流動以及能源開發將產生深遠影響。
但劉鵬飛也說,現階段實現北極航道商業化運營仍面臨著一些風險和挑戰,包括冰情難以準確預測、環保航行要求極高、基礎設施滯后,以及運輸效率較低。
另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昨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說,雖然加拿大認為西北航道穿越該國水域,“但也有一些國家認為有關水域為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對于加拿大在西北航道采取的管制措施,包括要求外國船舶在進入或通過其專屬經濟區和領海前應通報加拿大并獲得許可,華春瑩說,中國“將根據各種因素做出合適的決定”。
中國近年來在北極圈的活動日漸活躍,成為格林蘭礦業的最大投資人之一。此外,中國2013年與冰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同年也成為北極理事會常駐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