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集裝箱船舶上嚴重火災的擴散震驚了航運業。在這里,我們研究了這些火災的原因和影響,以及各種利益相關者為解決這個看似棘手的問題所做的緊急努力。
在過去的十年中,船舶總損失下降了70%。這被廣泛地歸功于船舶安全管理和損失預防項目的長期改進。與這一趨勢相反的是,集裝箱船和滾裝船上裝載的集裝箱發生火災的數量大幅增加。一個令人不安的統計數據是,平均每周有一艘集裝箱船發生火災,而每60天就有一場大型集裝箱火災發生。據報道,2019年發生了9起大型集裝箱船火災。相比之下,盡管2020年上半年的傷亡人數總體上有所下降,但有10起此類事件被報道為[5]。
這種情況與供應鏈問題有關,包括危險貨物的普遍不申報和誤報,以及許多此類船只上的消防系統不足。估計每年運出的貨柜中,約有10%或540萬個貨柜載有已申報危險品[6]。其中,約有130萬集裝箱可能包裝不良或識別錯誤,這表明了潛在風險的規模。總部位于紐約的美國國家貨運局(NCB)在202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檢查的500個貨柜中,有2.5%進口到美國的DG貨柜被發現包括申報錯誤的貨物,構成嚴重風險[8]。
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年供應鏈中可能有大約15萬個揮發性容器。貨物未申報或申報錯誤一般被理解為是由于托運人企圖降低運費或規避對危險貨物運輸的限制。
處理船上的火災
此外,人們還普遍擔心現有船舶的消防系統是否適合處理集裝箱火災。2017年的一項研究強調,原本用于普通貨船貨艙滅火的系統已被證明不適用于集裝箱船[10]。
為大型開式貨艙開發的煙霧探測和二氧化碳滅火系統,在不密封的艙口蓋浮橋下的單個集裝箱范圍內可能完全失效。有人呼吁使用更復雜的火災探測系統,利用在甲板下和甲板上安裝的紅外攝像機或熱傳感器。
雖然在有限數量的集裝箱內控制火災仍然是集裝箱船上公認的滅火方法,但可用的設備往往不合適。許多涉眾警告說,需要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才能使這種方法有效。隨著集裝箱船舶的規模從2005年的1萬TEU增加到今天超過2萬TEU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舶,這些問題更加突出。
2016年1月1日以后建造的新船舶根據修訂的SOLAS規則II-2/10得到了改進,但仍有呼吁對現有船舶的消防系統[11]進行實質性改變。這些包括利用船的結構來創造更有效的防火隔間,同時在甲板下和甲板上安裝增強的水基系統來冷卻船的上層結構和防止火勢蔓延。在甲板上,應該安裝監視器來制造水簾,可以冷卻集裝箱堆的最大高度和寬度,特別是在現在海上[12]的更大的集裝箱船上。其他創新的消防系統也在部署中,比如HydroPen,它可以鉆過集裝箱門,然后切換模式向[13]集裝箱內噴水。
如果沒有足夠的船舶消防系統,集裝箱船船員應對和控制火災的能力將受到嚴重限制。盡管消防人員在處理這些火災時的勇氣和專業精神毋庸置疑,但始終需要外來援助。這艘船可能離海岸很遠,即使外來援助到達,這種火災也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得到控制。與此同時,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打撈行業在處理日益增多的大型集裝箱火災時所面臨的資源壓力。
作為一家專業的航運律師事務所,我們非常清楚大型集裝箱船舶火災的嚴重后果。這些事件多年來不僅造成許多船員和其他人員受傷和死亡,而且對環境的影響和經濟損失仍然十分嚴重。除了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潛在損失的集裝箱船火災可能包括船體損壞,船舶全損,貨物和集裝箱損失和損害,要求船東之間,租船人和slot-charterers,環境破壞預防和清理,救助成本、沉船打撈、罰款、調查和法律成本。增加集裝箱船的大小和其承載能力,大型容器火災將嚴重影響全球海上保險和保賠市場的絕對價值產權風險,更不用說的GA努力試圖收集安全,極大地擴大了最大的集裝箱船。鑒于目前的索賠可能達到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人們擔心,一艘20,000標箱的船只及其貨物的總損失可能超過10億美元。打撈業和外部消防部門也承擔了相當大的負擔,由于大型集裝箱船的橫梁和煙囪高度的增加,滅火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此外,避難港面臨著如何處理大約1萬枚被燒毀的集裝箱炮彈及其貨物的噩夢,其中許多未投保或被遺棄。例如,新加坡MPA和PSA最近提供了模范支持,為今年主要集裝箱火災的最新受害者MOL Charisma提供避難港。因此,在一艘現代集裝箱船上,一件未申報或申報錯誤的貨物在裝載不當的集裝箱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不能被夸大的。
解決方案
然而,主要的努力正在處理這一問題,從供應鏈方面和改善船上的消防系統。
在理想的情況下,每個集裝箱裝載的每件貨物在裝運前都要經過檢查,但這樣做的成本將是巨大的。與此同時,有人呼吁海事組織成員國和航運公司進行更廣泛的抽查,以幫助識別未申報或申報錯誤的貨物。
主要利益相關者也在共同努力開發降低風險的系統。貨物事故通知系統(CINS)多年來一直分享與貨物有關的事故的信息,并找出在運輸過程中經常引起問題的商品。
許多航運公司都在使用人工智能開發越來越復雜的算法,在其預訂系統中搜索,以識別潛在的誤報單,包括赫伯羅特(Hapag-Lloyd)的貨物巡邏系統、Exis Technologies的Hazcheck Detect系統和ZIM的ZimGuard系統。
其他項目包括海事區塊鏈實驗室(MBL)危險貨物誤報試點,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驗證文件和演示危險貨物[15]的端到端交付。
與此同時,IUMI和其他主要利益攸關方共同向國際海事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第102屆會議提交了一份關于修訂《海上人命安全公約》以提高[16]集裝箱船的探測、保護和消防能力的文件。
此外,還可能需要對流氓貨主施加進一步的壓力,通過在全世界達成共識,讓那些謊報危險集裝箱貨物的貨主在本國面臨刑事制裁,并因故意危害生命和海洋環境而判處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