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空業(yè)近幾年持續(xù)緩慢復蘇,許多國家國內客運市場復蘇快于國際市場,整體貨運業(yè)務收入逆勢增長。IATA預測,航空業(yè)的復蘇之路還很長,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近日發(fā)布的全球航空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10月全球航空客運量較2019年同期下降70.6%,較2020年9月同比下降72.2%繼續(xù)收窄。國內航空運輸的復蘇是行業(yè)復蘇的主要動力。業(yè)內人士預測,新冠肺炎疫苗的推廣和使用將有效增強人們的旅行信心,全球航空業(yè)預計將在2021年減少損失,但要擺脫疫情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亞太航空客運量恢復近40%
比利時布魯塞爾航空公司(BrusselsAirlines)最近發(fā)表聲明稱,其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航班預訂量明顯高于2019年11月,這是比利時第二次關閉該市以遏制疫情以來的一個積極信號。布魯塞爾機場CEO阿諾德·沃澤爾(Arnoldfeaster)告訴本報記者,該機場去年11月平均每天起飛50個航班,12月平均每天起飛65個航班。
“全球航空業(yè)正在從疫情中慢慢恢復,但不同國家的恢復情況不同,有快有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AlexanderdeJuniac)告訴記者,疫情防控形勢是影響各國航空市場的主要因素。亞太航空市場,尤其是中國國內航空市場正在加速復蘇。
根據IATA的報告,2020年10月,歐洲航空客運量同比下降77.6%,北美下降70.1%。亞太地區(qū)表現最好,同比下降61.6%,為全球最低,意味著亞太地區(qū)航空客運量回升近40%。
中國的貢獻對亞太地區(qū)航空業(yè)的良好表現是不可或缺的。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統計,去年10月,中國國內航空客運量已完全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成為世界上恢復程度最好的國家之一。“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將使航空業(yè)在2020年底前恢復盈利,中國也將引領全球航空業(yè)從疫情影響中復蘇。”Juniac說。
"在全球航空業(yè)地圖上,中國市場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恩·皮爾斯(BrianPierce)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2019年,中國航空市場增速達到7.8%,居各國國內航空市場首位。
“客戶換貨”已經成為航空行業(yè)的一大亮點。
根據IATA的報告,貨運業(yè)務是2020年國際航空業(yè)的一大亮點。貨運收入逆勢增長,從2019年的1024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1177億美元,增長15%。大約50%的空運貨物是由客機運輸的。“2020年,貨運表現明顯好于客運。雖然貨運業(yè)務無法填補航空客運收入大幅下降造成的缺口,但航空公司收入的比例大幅增加,貨運收入使航空公司能夠維持其基本的國際網絡。”Juniac說。
為了增加收入,許多航空公司將客艙改為貨艙。去年3月底,由一架客機運營的聯合航空公司的第一次“客戶對貨物”包機進行了首航。之后,上海、成都、北京往返美國的“客對貨”包機陸續(xù)開通,運送急需的防疫物資。漢莎集團也在2020年首次嘗試了“客戶對商品”的物流模式,其旗下的漢莎航空、奧地利航空、瑞士國際航空、布魯塞爾航空等航空公司均以這種方式開展?jié)h莎貨運業(yè)務,其中中歐航線最為重要。
記者從漢莎貨運了解到,漢莎貨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在2020年創(chuàng)下新高,全年營業(yè)收入預計同比增長200%。自去年12月以來,奧地利航空公司已在維也納-上海航線上開通了五個每周一次的“客戶對貨物”航班,以滿足歐洲從中國進口抗疫情材料的巨大需求。漢莎貨運負責人表示,中國率先控制疫情,恢復生產,為全球抗疫和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了物質保障。作為最快的國際物流模式,航空運輸獲得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當疫情爆發(fā)時,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改變商業(yè)模式,并很早就開始了‘顧客對商品’的服務。”阿聯酋航空公司總裁蒂姆·克拉克說:“在疫情爆發(fā)前,全球共有142個航班目的地,現在我們?yōu)槠渲械?04個提供航運服務。與以前大不相同的是,我們現在的大多數航班都運載貨物。我們沒有陷入金融危機。”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約80%的跨境電商業(yè)務需要空運。隨著跨境電子商務業(yè)務的蓬勃發(fā)展,貨運需求將日益增加。到2021年,全球客機中轉飛機數量將增加36%至90架,到2022年,數量將接近110架。根據波音公司2020年10月的最新預測,到2039年,全球貨機總數將超過2400架,其中約1400架由客機改裝而成。
航空業(yè)今年將進一步復蘇。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最新統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成本將降低45.8%,收入仍將下降60.9%,凈虧損總額將達到1185億美元。"全球航空業(yè)的復蘇之路漫長而艱難。"Juniac表示,2021年全球航空業(yè)將進一步復蘇,但預計仍將虧損387億美元。“國內市場的恢復速度比國際市場快。各大航空公司至少要到2021年第四季度才會扭虧為盈,客流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回到2019年的水平。”
資金支持是很多航空公司維持的主要原因。“如果政府不及時提供1730億美元的財政援助,將有更多的航空公司破產。”Juniac呼吁各國政府繼續(xù)為航空公司提供支持,為經濟發(fā)展注入活力。
皇家航空學會下屬《航空雜志》主編蒂姆·羅賓遜(TimRobinson)寫道,各大航空公司都開始了“生存模式”,但這種模式不能完全依靠資金支持,商業(yè)模式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否則在新的競爭格局中難以取勝。航空公司需要更加關注不同乘客的具體需求,通過精細化管理來細化產品定位,甚至開發(fā)出更多超出機票的收益。
法航荷航大中華區(qū)總經理龐表示,疫情將導致全球航空業(yè)的重大洗牌,一些惡性競爭將被市場擠出,整個行業(yè)將更加市場化。龐表示,目前法航荷航圍繞競爭力和可持續(xù)性推出重組計劃,荷航將向更加注重效率、更加靈活、更加可持續(xù)的經營模式調整;法航將通過加快機隊現代化、優(yōu)化支出和重組國內業(yè)務來增強競爭力。
“航空公司現在不僅要考慮生存,還要考慮如何活得好。”克拉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