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遠海運港口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75億美元,同比微跌0.6%。雖然收入微跌,但由于部分控股碼頭的營運效益顯著提升,帶動毛利上升4.1%至1.07億美元,毛利率上升1.7個百分點至39.0%。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下跌8.1%至1.72億美元,不計入出售佛羅倫貨箱全部已發行股份溢利及期內利潤,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下跌23.0%至1.06億美元。
復蘇乏力,吞吐量高增長不再
上半年,全球經濟復蘇依然乏力。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情況持續,上半年經濟同比增長僅6.7%,較上年同期低0.3個百分點。外貿形勢亦不容樂觀,上半年中國外貿同比下跌3.3%,進口和出口則分別下跌4.7%及2.1%。據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的數字,上半年,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上升2.5% 至1.05億TEU,較去年同期的6.1%增速放緩3.6個百分點。
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遠海運港口共經營集裝箱碼頭泊位149個,總年處理能力達8987萬TEU;運營散雜貨碼頭泊位20個,總年處理能力達4995萬噸。上半年,中遠海運港口旗下碼頭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602.74萬TEU、散雜貨吞吐量4142.3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5%、 2.0%;權益集裝箱吞吐量為1434.71萬TEU,同比增長4.3%;權益散雜貨量則為1363.72萬噸,同比下跌2.6%。
集裝箱港口方面,大中華地區吞吐量占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的86.2%,達到3967.58萬TEU,同比上升0.5%。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和臺灣地區)集裝箱吞吐量占總吞吐量的81.8%,達到3765.53萬TEU,同比上升0.9%。
分地區來看,環渤海地區占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的35.0%,達到1610.11萬TEU,同比上升4.3%。其中,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的增長步伐穩健,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上升3.6%至866.92萬TEU。
長江三角洲地區占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的20.1%,達到930.65萬TEU,同比下跌4.4%,主要是受寧波遠東碼頭的經營泊位減少影響,導致該碼頭的吞吐量同比大幅下降33.4%至124.99萬TEU。上海明東碼頭的吞吐量為286.19萬TEU,同比上升3.1%;而上海浦東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吞吐量為118.83萬TEU,同比下跌3.1%。另外,連云港新東方碼頭受惠于中遠海運集團對該碼頭新增航線,吞吐量同比上升6.3% 至187.19萬TEU。
東南沿海及其它地區占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的4.6%,達到211.46萬TEU,同比上升8.1%。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新增一條美加航線掛靠,吞吐量同比上升12.9%至52.67萬TEU。另外,高明貨柜碼頭股份有限公司吞吐量同比上升11.3%至83.41萬TEU,主要受惠于貨源供應穩定,碼頭設備逐步增加并提升了處理能力。
珠江三角洲地區占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的25.3%,達到1162.30萬TEU,同比下跌2.9%。中遠-國際碼頭吞吐量同比下跌17.4% 至67.30萬TEU、亞洲貨柜碼頭有限公司吞吐量則同比下跌14.5%至51.33萬TEU。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處理的中轉箱量減少,導致吞吐量輕微下跌1.1%至546.61萬TEU。
西南沿海業務重組后,中遠海運港口在中國的覆蓋網絡擴展至包括西南沿海地區的五大港口群,目前在該地區經營廣西欽州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期內,西南沿海地區占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的1.2%,達到53.06萬TEU,同比上升37.5%,主要受區內的內貿情況改善帶動。
海外方面,土耳其Kumport碼頭和釜山KBCT碼頭在今年1月開始為中遠海運港口提供吞吐量貢獻,兩者共增加吞吐量129.71萬TEU,帶動中遠海運港口的海外吞吐量同比上升27.3%至635.16萬TEU,占總吞吐量的13.8%。上半年,比雷埃夫斯碼頭的表現理想,吞吐量同比上升 14.0%至168.89萬TEU。蘇伊士運河碼頭吞吐量同比下跌20.8%至124.53萬TEU,主要是受到航運市場低迷及當地港口政策調整影響。
完成重組,更名“中遠海運港口”
在2月1日股東特別大會上,原中遠太平洋獲得股東大比例投票贊成通過重組方案,并在3月份正式完成重組,由原來以碼頭管理及經營、集裝箱租賃、管理及銷售業務,轉型為純碼頭營運商,集中資源發展碼頭業務。
3月18日,中遠太平洋完成收購中海港口全部已發行股份,以約11.62億美元分別向中國海運(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中海港口之51%及49%股份。收購完成后,中海港口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收購中海港口讓中遠太平洋獲得一攬子碼頭資產,全球業務網絡及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在國內的港口覆蓋范圍亦擴展至西南沿海地區,隨之覆蓋全國五大沿岸港口群,鞏固在大中華地區的主導地位。
3月24日,中遠太平洋完成向中海集運(香港)公司出售佛羅倫貨箱全部已發行股份,出售總代價約為12.24億美元。同日,佛羅倫貨箱合共 2.85億美元的股東貸款亦以2.85億美元代價轉讓給中海集運(香港)公司。出售事項完成后,佛羅倫貨箱不再為中遠太平洋附屬公司。
為制定更清晰的戰略目標和全面反映聚焦發展成為專業的港口和碼頭營運商,中遠太平洋在董事會建議、并獲得股東高票支持下,已在7月22日更名為中遠海運港口。中遠海運港口表示,公司緊抓業務重組契機,將更能發揮依托母公司龐大船隊的獨特優勢。2016年2月18日,中遠海運集團成立后,集裝箱船隊規模進一步擴大至約160萬TEU,位居全球第四。在貨量及航線布局上都將為中遠海運港口帶來支持,讓其在全球港口行業的競爭能力大大提升、在拓展海外碼頭市場時更有優勢。
平衡發展,加快全球化布局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7月份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就英國脫歐事件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預估2016年全球經濟及全球貿易分別增長3.1%及2.7%,與2015年的增速相若,反映環球經濟及外貿形勢復雜、增長仍然乏力,前景未能樂觀。
盡管有所壓力,但中遠海運港口表示,未來將充分利用中遠海運集團和海洋聯盟龐大船隊所創造的優勢,強化和母公司的運營協作、戰略協同。在鞏固大中華地區領導地位的同時,將突出國際化戰略,加快碼頭業務全球化布局,通過擴大“一帶一路”沿線的開發力度,完善全球集裝箱樞紐港網絡,提升對船公司和航運聯盟的服務能力;并尋求投資控股碼頭機會,增加控股碼頭數目,增強控制力,更有效地提升碼頭組合的運營能力和效率;同時積極推進現有碼頭組合的整合,從而優化碼頭資產和管治素質。
此前,原中遠太平洋董事總經理邱晉廣在接受《航運交易公報》記者采訪時談及國際化戰略,如此表示:“中遠太平洋下一步的目標是,希望海外業務的箱量以及盈利貢獻能夠達到40%。”
今年以來,中遠海運港口的國際化戰略正大踏步前進,頗有斬獲。
3月28日,中遠海運港口與新加坡港務集團通過下屬合資公司中遠—新港碼頭在上海簽署有關共同投資新加坡大型集裝箱碼頭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遠—新港碼頭將目前在新加坡巴西班讓港區經營的兩個舊泊位,置換成該港區第3、4期碼頭的3至4個新泊位。新的泊位將從2017年開始運作。新泊位的岸線長度、設備等方面,能夠滿足船舶的大型化趨勢,泊位的運營效率將會進一步提高,從而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
5月11日,中遠海運港口宣布以總代價1.25億歐元收購位于鹿特丹Euromax碼頭35%股權,預期在9月份完成交割。Euromax碼頭主要從事位于荷蘭鹿特丹港Maasvlakte一號碼頭區域的Euromax TerminalRotterdam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業務。總面積為121萬平方米,碼頭岸線總長度1800米,泊位前沿水深16.65米,當前運營能力約255萬TEU。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一直以來是中遠海運集團在西北歐的基本港。
8月10日,中遠海運集團與希臘共和國資產發展基金簽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多數股權交易完成備忘錄”,中遠海運集團下屬的中遠海運(香港)公司正式成為比港港務局的控股股東,將正式接管比港港務局的經營。而作為中遠海運港口旗下的比雷埃夫斯港口公司(PCT)主要從事其2號碼頭和3號碼頭的營業業務。未來,在中遠海運集團的框架下,中遠海運港口勢必將更多承擔比雷埃夫斯港的經營。
近期,有西班牙媒體報道稱,該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碼頭——南部港口阿爾赫西拉斯港第三碼頭的建設和50年運營權正在招標,該報道稱由于中國企業正在擴張歐洲版圖,中遠海運港口被認為是該項目的有力競爭者。對中遠海運港口來說,加碼在地中海的碼頭布局,有助于其擴大在該區域的市場份額。
中遠海運港口則表示,公司將堅持推進完善全球集裝箱樞紐港群建設的決心和發展戰略,通過建立多元的全球化碼頭組合,更有效平衡各地區的經營風險,為長遠的業務穩定增長打造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