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稱:Veson Nautical 海事分析師 Andrea De Luca 指出了夏季汽車運輸市場的負面情緒,他表示,歐盟對中國征收高額關稅已經削弱了汽車運輸市場的信心。
德盧卡表示,對進入歐盟的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達 45.3% 的進口關稅,“給汽車運輸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他補充道:“10 月底,華倫威爾森 (Wallenius Wilhelmsen) 的股價在第三季度業績公布后遭受重創,兩周內下跌近 20%,隨后在股票分析師強調全球汽車銷售預測疲軟后部分回升。”
Veson Nautical 估計,由于歐盟關稅,中國對其電動汽車的需求可能會下降多達 10%。
然而,汽車情報供應商 Jato Dynamics 補充道,歐盟要求到 2035 年在歐盟銷售的所有汽車必須實現零排放,這可能足以保持較高的汽車保有率。
Veson 的報告指出,這可能影響了 Wallenius 新的 2025 年利潤預測,即利潤同比增長 7%-12%,“意味著軟著陸”。
Jato全球分析師費利佩·穆尼奧斯(Felipe Munoz)表示,主要問題圍繞著歐洲生產汽車的價格,他告訴The Loadstar,高價格“讓很大一部分買不起新車的人無法購買”。
他補充道:“在歐洲生產汽車變得非常昂貴,當它還必須應對與中國競爭的挑戰時,這無濟于事。價格上漲的部分原因是監管規定。更多的安全和排放標準使得汽車生產成本更高,而中國的監管較少,因此汽車制造商可以更快地采取行動。”
他補充說,一個問題是歐盟監管的復雜性尚未適應中國的崛起,并指出“如果它想與中國競爭,就需要更靈活的監管。
當被問及這對電動汽車的銷售有何具體影響時,穆尼奧斯表示,由于所有汽車的生產價格都很高,面對來自中國以及摩洛哥和土耳其等國的更便宜的替代品,銷售將繼續下滑。
不過,Veson 表示,它認為深海滾裝船的需求充足,可以避免任何短期或中期的崩潰。
它援引 VesselsValue 的話說,“大約有 100 萬輛集裝箱汽車可能會在 2025/26 年轉回滾裝運輸方式,從而意外地提振了汽車運輸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