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在韓國首爾舉行的第75屆年會期間宣布其大幅下調2019年全球航空運輸業凈利潤預測至280億美元,遠低于2018年12月曾預測的355億美元。
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也是導致航空運輸業市場情況變差的主要催化劑之一。其中,貨運需求和收益全面放緩帶來的負面效應值得關注。
對此,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先生(Alexandre de Juniac)向參會代表和媒體表示:“盡管今年將是航空業連續盈利的第10年,但利潤率正遭受勞動力、燃油和基礎設施成本全面上漲的擠壓。航空公司之間的激烈競爭也影響收益增長。同時,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加劇,全球貿易疲軟態勢仍將繼續,不僅直接沖擊航空貨運,也會拖累客運增長。盡管航空公司今年仍將盈利,但需加倍努力。”
如果單看航空貨運業務,我們不難發現,今年的情況頗為嚴峻和悲觀。國際航協提供的數據顯示,航空貨運需求在2017年表現強勁(增幅達9.7%),2018年需求增長放緩至3.4%。
今年,由于關稅增高、貿易爭端加劇、不利于跨境貿易的政策涌現等相關因素,2019年航空貨運基本持平約為6310萬噸(注:2018年為6330萬噸)。
與此同時,國際航協相關人士告訴民航資源網記者,亞太地區的航空貨運量約占全球航空貨運總量的近40%,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全球貿易不穩定因素影響的區域。
今年四月,亞太地區航空貨運需求(以貨運噸公里計算)又同比下降7.4%,這已經是該地區在這一指標上連續第六個月的負增長。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生產、加工和組裝基地,同時也是跨境貿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貿易戰、關稅征收、封閉政策、地方保護主義等也都將對亞太航空貨運市場的未來態勢造成負面影響。可以想見,如果貿易爭端及相關情況進一步升級或惡化,航空貨運市場必將進一步下跌。
與此同時,對于2019年的全球貿易增速,行業專家普遍預期也并不樂觀。世界貿易組織(WTO)就曾預計,今年全球貿易增幅或將同比回落0.4%,至2.6%。還有其它更為悲觀的預測認為,全球貿易說不定在2019年會出現萎縮,其中貿易爭端是導致增長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主導性因素之一。
對此,航司和貨運企業又該如何調整戰略布局、精細運營管理、優化收益結構、降低成本支出和尋求新增長點?這些無疑都是擺在整個航空貨運業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物流巴巴,每天為您更新分享國內外最新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