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里對世界集裝箱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的評估顯示,6月20日,上海-熱那亞(Shanghai-Genoa)集裝箱運價下跌32美元,至每feu 1537美元;上周,上海-鹿特丹(Shanghai-Rotterdam)集裝箱運價下跌28美元,至每feu 1459美元。
與2018年和2017年相比,亞歐貿易的現貨運價有很大的折扣。例如,德魯里指出,6月20日上海-熱那亞和上海-鹿特丹的房價同比分別下降了11%和9%。
然而,來自貨運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亞歐航線的運價遠遠落后于同等價格。上周,數字市場的一籃子中歐商品價格為每FEU 1,289美元,較前一周下跌4%,但較2018年的每FEU 1,540美元下跌16%。
與兩年前相比,上周的利率也下降了36%,而兩年前,2017年6月第三周的價格達到了每FEU 1977美元。
Freightos表示:“供應繼續超過需求,因為這條航線在1.8萬多艘TEU超大型船舶的首航中首當其沖。”
各大船公司現在都希望,7月1日宣布的全面加息能夠獲得支持。例如,CMA CGM表示,7月1日起,其從亞洲港口到所有北歐港口的FAK(各種運費)費率將上調至每feu 2000美元,“直至另行通知,但不會超過7月14日”。此前,該公司早些時候宣布,從6月16日至6月30日的費率為每feu 1700美元。
美國貨運代理公司Flexport表示,盡管“東南亞服務仍相對開放”,但“由于一些空白航線,目前亞歐航線運力緊張”。
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rans - pacific,簡稱tpp)方面,在航空公司取消了6月15日提出的總體加息計劃后,上周中美西海岸和東海岸的價格分別下跌了2%和4%。
Freightos首席營銷官埃坦?布奇曼(Eytan Buchman)表示:“自4月初以來,泛太平洋價格相對穩定,但特朗普可能征收的關稅是一個隱現的陰影。”
“中美航空公司的運價是關稅導致進口下降的一個有趣跡象。歐洲和美國的FEU利率比2018年高出37%,但它們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僅比去年高出11%。”
國際海運貨物就找物流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