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情況已和去年12月我們發布上一期集裝箱預測報告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新冠疫情的爆發暴露了人類和日常生活所依賴的供應鏈的脆弱。每日更新的疫情數據顯示出了全球疫情的嚴峻形勢,也表明了我們在疫情初期對集裝箱運輸市場受影響程度的預測過于樂觀。
世界各國政府為控制疫情,在不同程度上實行了封鎖措施,使得疫情初期的局部供應沖擊到如今已經迅速演變成全球需求危機。中國已基本恢復疫情前的生產能力,但是,如果中國的貿易伙伴在封鎖期間不進行采購,其作為世界工廠也將受到極大沖擊。同時,世界其他地方的生產也開始受到打擊。
由于未來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短期內很難準確預測集裝箱航運市場所受的影響,市場是否會降到2009年市場最低點以下目前也很難判定。預測的關鍵前提在于:
病毒在各個地區是否會以相同的速度傳播?
病毒何時可以被控制,并恢復正常的社交與經濟活動?
各國政府能否采取足夠有效的措施去避免全球經濟受到永久性傷害?
因此在本期《集裝箱航運市場預測》(Container Forecaster)中,我們假設了三種情形,分析了各情形下集裝箱市場未來的發展。我們的預測肯定無法盡善盡美,但我們盡努力希望能與未來大致趨勢一致,盡可能幫助大家為未來做好應對與準備。
三種情形的主要區別在于疫情恢復的時間。目前各國疫情發展情況不同,且在疫情控制方法上缺乏統一性。如果以中國的防控情況為參考,我們認為最少三個月疫情可以得到控制。當然這是最樂觀的情形。而在基本情形下,我們假設至少需要六個月才能實現全球疫情控制。
雖然直接公共衛生影響可能因地區而異,但所有國家將遭受疫情帶來的經濟困難。由于世界貿易的相互關聯性,病例較少的國家集裝箱量也將減少。例如,一個最終產品,需要在世界其他地方生產初級和中級產品運送到中國,在中國加工生產后最終運輸到美國。
從供需角度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2020年將是“不確定的”。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船公司的運力精細管理能力將受到嚴峻考驗。需求低迷期間應當撤出多少運力,何時需要增加運力以確保需求復蘇時艙位充足,這些都是艱巨的任務。
更困難的是,競爭法禁止船公司共同討論采取集體行動。不過,在一系列“黑天鵝”事件(如新冠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法律會有放松的情況。正常情況下,競爭法是為了保護貨主,防止船公司聯合抬價。但在目前這一關鍵時刻,如果各個船公司自行規劃運力部署,很容易導致運力供給的混亂——要么太多、要么太少——這對市場來說都是不好的。
圖1:德路里全球供需指數預測(1980=100)
來源:德路里航運研究;2020年第1季度集裝箱預測報告
在基準情況下,我們預測需求在今年前9個月暴跌并從第4季度恢復。同時我們假設船公司在運力供給上相對主動積極。即便如此,德路里的全球供需指數預計將在今年跌至近年以來最低水平,全年平均僅為85.8 (不考慮閑置船舶,低于100表示供應過剩,高于100表示供應不足)。
今年這種情況,供給端坐以待斃是不行的。我們可以參考2009年集運市場首次遭遇需求下跌時船公司的應對方法。當時,船公司暫停了約40條東西航線,約10%的船隊被擱置;降低船舶航速以吸收運力;同時重新安排部分亞歐航線,通過繞行好望角以節省運河費用。通過這些措施,船公司有效減少了運力供給,但也在2009年中期需求緩慢復蘇時,導致了運力短缺問題,引發了貨主的極大不滿。
針對這種實際情況,德路里通過剔除閑置船舶,調整了供需指數,以反映實際情況的發展趨勢。調整后,工序指數全年平均為97.9,比標準未經調整的指數(88.7)高出差不多9個百分點。
德路里預計,2020年這兩個指數之間的差異和2009年比起來會小不少。原因是兩次市場所處位置不同:2008年,整個市場處于罕見的平衡狀態,全球供需指數為100.1,因此削減運力供給相對容易。但如今,調整前指數已連續10年在90點左右,前兩年更是達到90點以下。目前閑置船舶率已經接近2009年的最高水平。因此相比10年前,想要從現有運營運力中選出船舶閑置,更是難上加難。
目前,船公司還沒有撤銷航線,只是大量發出取消航次的通知,同時燃油成本的減少可能會讓各船公司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采取這一應對方式。但是,我們相信船公司很快就會撤銷航線并停航船舶,以確保現金流。
建議
船公司應針對不同需求情景制定相應的運力供給控制的方案,以盡可能維持供需平衡。同時盡早將可能實施的方案與客戶充分溝通,以便在需求恢復時和貨主保持業務關系。
為了緩解運營虧損風險,航運公司應考慮盡可能停航船舶,包括租賃船舶和自有船舶,以在需求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保留現金流。
貨主應當考慮到今年可能會出現海運運輸中斷的情況,包括大量航次取消,甚至航線取消。貨主應當慮適當增加“備用船公司”,以避免其主要海運供應商出現限量分配艙位或取消航線的情況。另外,貨主應當注意運輸時間增加的風險,因為盡管目前燃油成本降低,但船公司仍可能采取增加航程時間的方法來吸收運力。
Drewry觀點
如果不進行協調,船公司很難進行合適的運力部署。所以,溝通和理解對于保持供應鏈盡可能平穩地運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