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撲滅馬來西亞巴生港附近一艘名為Interasia Catalyst的貨輪上的集裝箱火災,消防隊員已經工作了幾天。
4月7日,“Interasia Catalyst”號從巴生港啟航到喀拉拉邦的科欽港后不久,船員發現甲板上的幾個集裝箱冒著煙。這艘船返回巴生港附近的一個錨地,當地的消防隊伍對現場作出了反應。
火勢從最初的五個集裝箱擴展到另外六個。截至4月11日,已有5個集裝箱被撲滅,冷卻和消防工作仍在繼續。三個受影響的集裝箱裝載著氧化劑碳酸鈉過氧化氫,這是洗衣粉中常見的一種過氧化氫成分,冷卻措施主要集中在這些貨物上。
據官員稱,來自當地部門、海軍特種部隊和馬來西亞海事執法機構(MMEA)的近50名消防員參與了正在進行的搜救工作。
Interasia Catalyst是一艘2009年建造的巴拿馬箱式船,容量為4200 TEU。她是一家新加坡公司所有的,在新加坡被標記。
集裝箱火災是集裝箱船東和保險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根據TT Club的統計,全球船隊集裝箱火災的發生率可能高達一周一次,更嚴重的火災一年多發生幾次。僅在2019年上半年,就報道了6起大型箱式船失火事件,其中一起導致沉船。
保險業尤其擔心,像命運多舛的馬士基霍納姆號(Maersk Honam)這樣的超大型貨箱船發生集裝箱火災的風險。“船上的消防能力并沒有跟上船只尺寸的增長。(超大型集裝箱船)為航運公司提供了規模經濟效益,但行業需要確保風險管理和安全標準跟上速度,”安聯(Allianz)警告稱。